文档介绍:史记(中册)
史记卷二十三礼书第一〔〕
王文锦注译
太史公曰:洋洋美德乎!〔〕宰制万物,役使群众,岂人力也哉?〔〕
余至大行礼官,〔〕观三代损益,乃知缘人情而制礼,依人性而作仪,其所
由来尚矣。〔〕
【注释】〔〕“礼”,规范人们行为的种种规则、仪式的总称。帝王时代的礼,
具有明显的等级性、阶级性。“书”,《史记》所创的专门论述某种重大事项的体裁。
《汉书》以下史书沿用其体,改称为“志”。“《礼书》”,是《史记》八书之一,全
篇略论礼的沿革、阐述礼的作用。据《汉书·司马迁传》颜师古注引张晏说,汉元帝、
成帝时代《礼书》已经残缺。现传的这篇《礼书》乃当时人褚少孙兼取《荀子》中《礼
论》、《议兵》两篇的一些段落,修补而成的。〔〕“洋洋美德乎”,这是对礼的赞
美。“洋洋”,盛大的样子。〔〕“岂人力也哉”,意思是说主宰万物,役使群众,
主要靠礼的教育感化,不能单凭强制力量。〔〕“大行”,官名。汉武帝时有大行令
掌管礼仪。“官”,官府。〔〕“尚”,久远。
人道经纬万端,〔〕规矩无所不贯,诱进以仁义,束缚以刑罚,故德厚
者位尊,禄重者宠荣,所以总一海内而整齐万民也。〔〕人体安驾乘,为之
金舆错衡以繁其饰;〔〕目好五色,为之黼黻文章以表其能;〔〕耳乐钟磬,
为之调谐八音以荡其心;〔〕口甘五味,〔〕为之庶羞酸咸以致其美;〔〕
情好珍善,〔〕为之琢磨圭璧以通其意。〔〕故大路越席,〔〕皮弁布裳,
〔〕朱弦洞越,〔〕大羹玄酒,〔〕所以防其淫侈,救其凋敝。是以君臣
朝廷尊卑贵贱之序,下及黎庶车舆衣服宫室饮食嫁娶丧祭之分,〔〕事有宜
适,物有节文。〔〕仲尼曰:“噘褅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注释】〔〕“人道”,人间事理。“经纬”,布帛的纵线为经,横线为纬。“端”,
头绪。此句意谓人间事理纵横交错,千头万绪。〔〕“海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
面环海,故称国境以内为海内。〔〕“舆”,车箱,泛指车。“衡”,古车单辕,辕
前端的横木叫衡。衡两边各施一轭,分别架在两马颈上,便于引车。〔〕“黼黻”,
音,古礼服上绣的图案花纹。黑白相间如斧形的花纹叫黼,黑青相间如搢形的花
纹叫黻。“文章”,错杂的色彩。古时以青赤两色相配合的花纹为文,以赤白两色相配
合的花纹为章。〔〕“八音”,古代乐器的总称。指用金、石、土、革、丝、木、匏、
竹八种材料做的乐器。〔〕“五味”,酸、辣、苦、咸、甜。此泛指各种滋味。〔〕
“庶羞”,各种佳肴。〔〕“珍善”,指各种珍贵的玩赏器物。〔〕“圭璧”,都是
贵重玉器。圭为长方形,上端呈等腰三角状。璧为扁圆形,中有孔。〔〕“大路”,
即大辂,天子乘用的礼车。“越席”,越音,蒲草编的席。〔〕“皮弁”,古冠
名,用白鹿皮制做的礼冠,帝王临朝时所戴。“布裳”,白麻布做的下裳。上为衣,下
为裳。裳不是裤子,形制略如长裙,但分为前后两片。先系后片遮后,再系前片蔽前。
男女都穿用。〔〕“朱弦”,瑟上所张的红色丝弦。据说丝弦经红色煮染,发音较浑
厚。“洞越”,越是瑟底小孔,洞越是将底孔贯通瑟面,为了使瑟声低沉。〔〕“大
羹”,大音,不加调料的肉汤。“玄酒”,其实就是清水。礼中将清水放进空酒樽
里,与酒樽并设,且尊称之为玄酒,而设位又在酒樽之上。用大羹、玄酒,都为了表示
不忘古。〔〕“黎庶”,平民百姓。“分”,音,名分。〔〕“节文”,节制
性的文饰。〔〕“噘褅”,祭名。“灌”,本作“裸”。祭祀开始,作为主人的君王,
酌以郁金香草汁加入黍米酿制的香酒,献给代表祖先神灵的尸,尸受献将酒灌于地,这
项祭祀中的第一次献酒就叫作灌。天子诸侯在太祖庙里平均五年之中举行两次盛大祭
礼,一名噘褅,旨在祖先合食;一名噘褅,旨在审谛昭穆。这里指鲁国的噘褅祭。鲁文公二年,
鲁国举行噘褅祭时,竟将鲁僖公的神主放在鲁闵公的前面。鲁僖公虽是鲁闵公的庶兄,但
他是在闵公死后才即位的,他既曾做过闵公之臣,按理他的神主应该排在闵公神主之后
才是。孔子认为把僖公神主硬置于闵公神主之前,破坏了君臣的体统、名分,违反了噘褅
祭的本意。所以他说观看鲁国的噘褅祭,及至第一次向尸献酒之后,就不愿意再往下看了。
这里所引孔子的话,见《论语·八佾》。
周衰,〔〕礼废乐坏,大小相逾,管仲之家,〔〕兼备三归。〔〕循法
守正者见侮于世,〔〕奢溢僭差者谓之显荣。〔〕自子夏,〔〕门人之高弟
也,犹云“出见纷华盛丽而说,〔〕入闻夫子之道而乐,二者心战,未能自
决”,而况中庸以下,〔〕渐渍于失教,〔〕被服于成俗乎?〔〕孔子曰:
“必也正名。”〔〕于卫所居不合。仲尼没后,〔〕受业之徒沉湮而不举,
〔〕或适齐、楚,〔〕或入河海,〔〕岂不痛哉!
【注释】〔〕“周衰”,指周王朝迁都雒邑(今河南洛阳)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