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0
文档名称: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唐玉梅.ppt

格式:ppt   页数:6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唐玉梅.ppt

上传人:陈晓翠 2011/10/2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唐玉梅.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感染管理科
唐玉梅
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危重病与感染学组、全军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危重病学组、中华外科杂志编辑部和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编辑部共同发起,着手制定《应用抗菌药物防治外科感染的指导意见》(草案),并从2003年第6期起在两杂志连载发表。
第Ⅱ部分《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已发表在中华外科杂志和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年第7期
外科医生需要了解的问题
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预防什么感染?
哪些情况需要抗菌药物预防?
怎样选择抗菌药物?
什么时候开始用药?
抗菌药物要用多长时间?
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目的
预防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 SSI),包括切口感染以及切口以下器官或腔隙的感染
SSI约占全部医院感染的15%
约占外科病人医院感染的35%40%
SSI诊断标准
手术部位感染(SSI)
切口浅部感染
切口深部感染
器官/腔隙感染
切口浅部感染
术后30天内发生、仅累及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感染,并至少具备下述情况之一者:


:疼痛或压痛、肿胀、红热、因
而医师将切口开放者(如培养阴性则不算感染)

缝线脓点及戳孔周围感染不列为手术部位感染
切口深部感染
术后30天内(如有人工植入物*则术后1年内)发生、累及切口深部筋膜及肌层的感染,并至少具备下述情况之一者:
1. 从切口深部流出脓液
2. 切口深部自行裂开或由医师主动打开,且具备下列
症状体征之一:①体温> 38℃;②局部疼痛或压痛
  3. 临床或经手术或病理组织学或影像学诊断发现切口
深部有脓肿
4. 外科医师诊断为切口深部感染
感染同时累及切口浅部及深部者,应列为深部感染
器官/腔隙感染
术后30天内(如有人工植入物*则术后1年内)、发生在手术曾涉及部位的器官或腔隙的感染,通过手术打开或其他手术处理,并至少具备以下情况之一者:
1. 放置于器官/腔隙的引流管有脓性引流物
2. 器官/腔隙的液体或组织培养有致病菌
3. 经手术或病理组织学或影像学诊断器官/腔隙有脓肿
4. 外科医师诊断为器官/腔隙感染
*人工植入物指人工心脏瓣膜、人工血管、人工关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