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东北文化与东北振兴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摘要:东北地区由于历史原因养成了较为浓厚的不良制度文化,人情社会的存在使得小团体文化因子阻碍常态文化发展成为现实,致使东北的市场经济文化理念淡薄。因此,东北振兴就文化领域而言应继续培养创业精神,针对东北的现实,创业精神又以创新、勇于奋斗、效率的价值极大化为标准。关键词:东北文化;创业;价值极大化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2-0001-02 引言近几年,东北发展持续缓慢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作为全国重要的资源大省,东北的落后和发展缓慢一时间为人们所不理解、不接受。其实,东北的发展持续缓慢是一个过程,在一个缓慢、漫长的积淀之后,直至今日这个积淀恶果才逐渐地显现出来。在诸多的积淀因素中,文化是一个无论如何也无法回避的话题。一、东北文化与东北发展在广袤的东北地域内,由于自然、气候等原因的存在,使得东北人们的生活更加依赖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自发的协作关系,而不是所谓的社会制度关系,所以东北地区人们的制度意识是比较薄弱的。比较薄弱的制度意识就非常容易滋生非正式的自发小团体组织,在组织社会学里面,非正式的自发小团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团体组织。这个组织形成是自发的,而且没有固定、规范的组织制度,组织内部运行完全依靠人为因素和人情因素,造成与社会应有制度之间的冲突。例如在沿海地带,人们之间的相互帮助是需要遵循规则的,是按着交易规则来进行交往的,这样人际关系就会变得简单得很多。而东北地区却是以这种小团体为单位进行人际交往的,这无形中便增加了合同成本和市场运行成本,而传统社会的信用成本也会无限的增加。但是,当代社会却是现代社会不是传统社会,传统社会御用因子的增加无疑会增加现代社会的发展负担。东北发展滞后,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东北地区没有现代化的理念,没有现代化的观念,究其根本就是因为东北地区源于当代制度建立较晚,没有较为完善的成熟的现代制度文化理念,这些文化的薄弱使得东北“形成了具有东北地区特色的城镇化机制、途径和模式”[1],东北地区成为一个所谓的人情社会,而不是一个规则社会。当代社会发展实际上应该是一个现代化规则化的社会,传统社会才是一个人情社会,所以在当代的现代化快车道上东北地区的发展自然就会落后,东北经济自然就会持续低迷。东北制度文化影响东北地区发展还体现在东北的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的冲突上。众所周知,东北拥有着大量涉及到国计民生的国有企业。国有企业,顾名思义就是直接隶属于国家的企业,是依靠国家指令而运行的企业,对于国有企业地方的约束权力是很小的,而且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中,东北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其实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有企业的。国有企业既然是依赖于国家的,就是要接受国家指令和调遣的,指令与调遣实际上是与现代化的市场经济相违背的,现代化的市场经济强调的是自由的贸易,而不是指令和调遣。东北自建国开始便接受国家的指令和调遣,几十年下来已经养成了一种所谓的等待文化,这在东北俨然已经成为一种民俗,但“乡规民约是一种道德手段,而不是经济手段”[2],资源等待国家指令,市场等待国家指令,这种几十年的风俗惯性使得东北经济不习惯甚至是不会去争、去抢,这在计划经济制度影响下形成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