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东北振兴辽宁先行_东北振兴 文化先行
公元2021年6月20日,一个一般得不能再一般的日子,却注定要载人沈阳档案发展史乃至整个沈阳文化发展史的史册。因为在这一天,伴伴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铿锵步伐,沈阳人最终迎来了她们全新的档案馆开馆的辉煌时刻。
对于这一时刻的到来,用“梦寐以求”、“梦想成真”来形容沈阳档案人的心情,一点也不为过。因为作为一个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市,沈阳市的档案馆自1960年成立以来,就一直过着有名无馆,档案四处存放的日子。这和沈阳市和沈阳档案人在全国的地位极不相当。为此,几代沈阳档案人在做好、做优、做强现有工作的同时,一直没有放弃对建设一座新档案馆的不懈追求。这中间,表现出了她们对事业负责的无限毅力和韧劲。比如眼前这座高8层,建筑总高度40.5米,总建筑面积21779平方米的新档案馆,仅选址就前后有过17处之多,而哪一次选址不需要做大量的考察和协调工作?身为女性的局长许芳和她的同事们,把这种韧劲发挥到了极致。
然而开馆期间在和沈阳档案人的接触过程中,你会惊奇地发觉她们谈得更多的已经不是新馆、不是以往的成绩、更不是某某人的功劳,而是以后的计划,是档案工作怎样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服务。
东北振兴,新馆落成。这是巧合?还是某种必定!这就不得不使人想到一个问题:东北振兴,应该靠什么?
眼光,再次回落到这座在沈阳的母亲河――浑河(古称“沈水”)河畔的沈阳市档案馆。望着她四面那一圈高18米、直径1.5米的立柱,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代表之一的沈阳好像已经告诉了我们了一个答案――靠文化。正如欧洲的文艺复兴,促进了欧洲的全方面繁荣一样。这,或许就是历史的必定!
在沈阳,望着宽宽的马路上那川流不息的车流,望着道路两旁那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望着便道上那摩肩接踵急忙而过的人群,你会强烈地感受到她发展的欲望和良好的发展态势。同时,在和大家的接触中,你也会强烈地感受到她在发展中所弥漫的那种文化的张力。
比如在沈阳,在我们所接触的各界人士中,从省委领导、市委书记,到档案界的同行,无不对四库全书因为历史原因此从沈阳转移保留到甘肃这件事“耿耿于怀”,对其恐怕无法回归表现出了很多的无奈。真是割断的是文化血脉,割不停的是文化情怀。
再比如,还是这个负担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重担的沈阳,还是这个百废待兴的沈阳,多年来却一下子斥巨款兴建了四大标志性文化建筑设施:儿童活动中心、残疾人活动中心、图书馆和档案馆,而且用陈政高书记的话讲:“要建就建最好的!”
尤其是眼前这座气势恢弘的档案馆,不但一举结束了沈阳市档案馆建馆40多年来档案保管条件较差的历史,而且一跃成为了全国省会城市、副省级市中建筑面积最大、设施完备的档案馆。而和此相对应,在沈阳常常听到的一句话是:一个不重视文化的领导,肯定是一个没有远见的领导;而不重视档案工作的领导,肯定是一个没有文化的领导!
因为有这么的远见卓识,更因为有这么含有远见卓识的领导,所以,沈阳市档案馆从整体建筑风格到内部装修及有效面积的使用,全部无不突出了她的社会文化性。比如,在其全部21779平方米的总建筑面积中,仅展览和公众服务区就有7200平方米,这就在物质上充足确保了档案馆社会文化功效的全方面实现。
或许是承载了沈阳人太多的文化追求,以至于这座沈阳档案人企盼了几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