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doc

格式:doc   大小:111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doc

上传人:ipod0c 2019/10/26 文件大小:11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谈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作者:————————————————————————————————日期: 浅谈中医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各种原因导致腰椎间盘中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从而压迫神经根或脊髓而产生的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症。中医学中并无“腰椎间盘突出症”之名。而是归属于中医“腰腿痛”,“痹症”之范畴。中医认为本证发病原因为外感六***之邪,跌扑损伤,而导致气血瘀滞,经脉闭塞不通或因肝肾亏虚而导致筋脉失养而引发。正如《》中说:“腰痛拘急,牵引腿足,脉浮弦者,风也;腰冷如水,喜得热手熨,脉沉迟,或紧者,寒也,腰痛如坐水中,身体沉重,腰间如带重物,脉濡细者,湿也,若腰重疼痛,腰间发热,痿软无力,脉弦数者湿热也,若因闪挫跌扑,淤积于内,转侧如刀锥直刺,脉涩或芤者,淤血也,走著刺痛,忽聚忽散,脉弦急者,气滞也,腰间肿,按之濡软不痛,脉滑者,痰也,腰痛似脱,重按稍止,脉细弱无力者,虚也”。其发病部位多在第4、第五腰椎或腰5、骶1椎间隙。一中医分型:(1)气滞血瘀型:腰背痛如刺,痛有定处,痛处拒按,日轻夜重,轻者俯仰不便,重者不能转侧,可有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感。行走或咳嗽加剧,舌质紫暗或有淤血斑,脉涩,或有外伤史。(2)风寒湿痹型:腰部冷痛,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不减,遇阴天或遇风寒加重,得温则减,患侧下肢冷凉麻木,舌苔白腻,脉沉或迟缓。(3)肝肾虚型:腰部隐隐作痛,腰腿麻木,腰膝无力,喜揉喜按,遇劳加重,卧则减轻,反复发作四肢不温,面色晄白,神疲乏力,舌淡脉沉细,有些患者可见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发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二中医治疗原则:根据《中医基础学》治则一篇中所讲,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可将本病分为急性期,恢复期。急性期当以祛风、散寒、除湿、活血通络止痛为治疗法则。恢复期当以补肝肾,通筋脉为治疗法则。三中医综合治疗方法:(1)急性期治疗方法:牵引:一般采用仰卧屈髋屈膝60度体位,可尽量减小脊柱应力。牵引力通常以自身体重的一半作为起始牵引重量,根据情况逐步增加,最多可加至相当于患者体重。但是笔者通过临床观察,以上牵引力往往超过了患者的耐受力,这样在牵引的过程中患者疼痛不说,还容易发生意外,特别是中老年人。笔者认为每个人的体质,年龄,胖瘦等不同,所以每个人的承受力也不一样。因此笔者认为牵引力应以小剂量开始,男性牵引力为自身体重的20%-35%,女性牵引力为自身体重的18%-30%。以间断性牵引为主,每次牵引持续20-30min,每日牵引1次,5天为一疗程,休息三天,可进行下个疗程。推拿:让患者采取俯卧位,术者册立患者一旁,掌揉膀胱经自上而下,用肘尖部点按双侧肾俞穴、大肠俞、关元俞、秩边穴、环跳穴,拇指点按承扶穴、委中穴、承山穴、昆仑穴、太溪穴,每穴按压时间不能少于30秒。掌揉八髎穴,弹拨点按脊柱旁压痛点。最后术者一手按压患者腰椎,另一手端起患者双腿用力向上抬起,使腰部过伸,做3-4次旋转动作。让患者平躺20分钟,每天一次,7天一疗程。中药熏蒸:中药熏蒸方:桃仁红花海桐皮透骨草伸筋草乳香没药当归川穹防风川乌草乌牛膝威灵仙独活羌活千年健白芷海风藤鸡血藤等把上述药物放入熏蒸锅内,加入3L水,浸泡20min,然后打开开关设定温度,要让被熏部位的皮肤温度保持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