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教育思想裴斯泰洛齐01人物简介目录02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03论教育心理学化04论要素教育1787年《林哈德与葛笃德》1801年《葛笃德如何教育她的孩子》1780年《一个隐士的黄昏》1800年《论教学方法》1826年《天鹅之歌》裴斯泰洛齐(1746--1827)是19世纪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他热爱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对教育革新的执着追求,在教育理论上许多独创的论述,不仅为世界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为一切教育工作者树立了一个令人十分崇敬的形象。裴斯泰洛齐是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了教育事业。他由教育实践所总结出来的教育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裴斯泰洛齐根据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和要素教育理论,研究了小学各科教学法。其涉及范围,几乎囊括了现今小学所有教学科目,从而奠定了小学各科教学法的基础。裴斯泰洛齐由此而赢得了教育史上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基人的称号。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和教育自身的规律,对后世教育思想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影响作用他主张教育应成为全民的财富,应让每个人受到教育。他严厉地批评了当时不平等的国民教育制度。裴斯泰洛齐强调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裴斯泰洛齐重视人的天性,要求根据人的天性进行教育。目的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目的应是“促进人的一切天赋能力和力量的全面、和谐发展”。裴斯泰洛齐认为,人的本性包括智力、精神和身体三个方面,而且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根据上述思想,裴斯泰洛齐提出了“教育必须适应自然”的原则。他认为教育应按照人的天性及其发展顺序逐步进行。他还认为遵循自然的教育,必须使儿童各方面的能力或力量得到均衡的、和谐的发展。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裴斯泰洛齐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赞同卢梭关于有效的教育,应该是自然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三者协调的观点,但更加强调的是“使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指出专制主义和经院主义的教育弊端和危害,违背儿童的天性,采用不适合儿童的方法,将无用的知识充斥儿童的头脑,不仅无助于儿童内在能力的发展,而且是一种危害。教育心理学化就是找到根除这种教育弊端的“教学机制”,这种教学机制是基于人的本性的永恒规律的。将教育科学建立在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的。论教育心理学化03教学原则和方法与学生的认识过程相协调,遵循直观性和循序渐进原则。02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要适合儿童的学习心理规律,教学内容心理学化。据此,他提出了要素教育理论。04调动儿童的自我能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使他们懂得自己教育自己。01将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理论指导置于儿童本性发展的自然法则的基础上。基本观点裴斯泰洛齐教学理论体系的重心是他的要素教育论。裴斯泰洛齐的要素教育论根源于他承认教育的自然适应性。他认为儿童身上生来就潜藏着具有要求发展倾向的天赋能力和力量。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天性,按照儿童的天赋能力和力量的自然发展顺序进行。儿童能力的发展是由简单到复杂的,教育就应该从最简单的要素开始,逐步转到更为复杂的方面。他指出了各种教育的最简单的要素,这些要素是作为儿童天赋能力的表现形式存在于儿童身上的,它们是进行各种教育的依据。论要素教育裴斯泰洛齐认为德育的内容是和宗教紧密相连的。如果人能够爱上帝,他就会爱所有人。他虽然反对有仪式的宗教,但他承认自然宗教,并且把它当做最高尚的道德。他在号召博爱和人道的同时,没有想到也不可能想到培养儿童反对社会不公平的精神。内容裴斯泰洛齐认为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是使儿童练习道德行为,这可以使儿童学会自我控制,形成意志品质。还认为道德行为必须通过多次的练习才能巩固。至于正确的道德观念的形成,裴斯泰洛齐采取的手段是利用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印象和经验,使之经常进行是非比较和反省。裴斯泰洛齐还主张,教育儿童要依靠说理,而不求助于体罚。方法道德教育最简单的要素,是儿童对母亲的爱。在家庭中,首先要培养儿童对母亲的爱。儿童在产生了对母亲的爱之后,再逐渐地扩大到爱家庭里的其他成员。儿童道德力量——爱的进一步发展,则要脱离家庭,在学校中实现。要素发展儿童对人们的爱。爱自己的亲人、邻居,力求为人们做好事,形成良好的品质;培养自制能力,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目的德育任务要素原则智育裴斯泰洛齐把数目、形状和语言确定为教学的基本要素,智育就是借助于这三个要素而实现的。其任务是帮助学生通过感性去获得一定的知识,并发展他的智力。他强调:“要集中地提高智力而不是泛泛的增加知识。”但是,他没有解决这两方面的统一问题,而且把发展思维和积累知识分割开来为形式主义教育理论做了辩护。直观性是裴斯泰洛齐主要的教育原则之一。他认为如果不在广义上应用直观性,就不能使儿童对各种事物和对象获得感性认识,就不能发展思维和语言,教学的任务也就无从完成。裴斯泰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