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裴斯泰洛齐.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裴斯泰洛齐.doc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19/11/21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裴斯泰洛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裴斯泰洛齐过去,中外教育家只认为裴斯泰洛齐是著名的教育实践活动家和教育理论家,只阐述他的基础教育理论,很少注意到他同时还是一个农村教育思想家。关于他的农村教育思想在其生活实践和教育著作中都有很好的体现。当然这种思想的产生有其历史根源,也是他的实践总结,因此对他的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裴斯泰洛齐的出生和社会政治观约翰o亨利特o裴斯泰洛齐(JohanHeinrichPestalozzi1746-1827)是瑞士著名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家和实践家。他出生与瑞士的苏黎士,祖父是一个牧师,裴氏从小常常与祖父一起接近贫苦农民,了解他们的疾苦。父亲是一位医生,5岁时父亲去世,有其母亲和忠实的女仆抚养和教育他。幼年时在外祖父的村庄里,目睹了农村破产的情况和农民的悲惨遭遇,萌发了对农民的深切同情。裴斯泰洛齐受完中等教育后,进入了具有人文主义倾向的加诺林诺学院,读完了语言学班和哲学班,但拒绝进神学班。由于受学院优秀教授和一些进步同学的影响,产生了民主主义思想。他广泛阅读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教育家的著作。卢梭的《爱弥儿》对他的影响非常深刻,卢梭最伟大的弟子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等人哲学思想和教育观点,也直接影响了这位苏黎士城公民。在学院学习期间,他同情资产阶级革命,并加入了当时进步的青年学生组织“爱国者”小组,从事进步活动。1767年,“爱国者”被取缔,裴氏被短期拘留。获释后他毅然决定走上务农的道路,希望通过种田,通过自我牺牲,通过博爱,来为贫苦农民工作,决心通过教育改善农村贫苦人民的生活状况。1767年,裴斯泰洛齐在友人帮助下,用借来的钱在家乡购买了一块土地,办了一个示范农场,取名为“新庄”,企图以此来影响和帮助农民改进农业技术,改善生活。但试验很快失败了。1774年,裴氏在新庄创办了一个“贫民儿童教养院”,收容了50个孤儿。在这里,他一方面组织儿童参加各种生产劳动,实行生产自给;另一方面又亲自教他们学习读、写、算等初步知识,力图通过教育把儿童培养成能够独立生活的人。可是不久,贫民儿童教养院又因经济困难而不得不宣告解散。在以后的日子里,裴氏曾专门从事著作活动,也继续从事教育改革的实践活动。裴斯泰洛齐之所以如此热心于贫民儿童的教育事业,是与他的社会政治观点分不开的。他所处的时代,正是瑞士由封建农业社会向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过渡的时期,农民遭受封建主、旧教会和新兴资本家的双重压榨所形成的贫困、愚昧和奴性促进了具有深切同情心的裴斯泰洛齐的思想发展,形成了他通过教育来发展人性从而改造社会,消除农民贫困、愚昧和奴性的教育理想。因此,他主张要“通过教育的方法来改变人的本性”,普遍提高农民的智力和教育水平,帮助农民改进耕作方法,提高生产技能,消除各种恶习。二、革农村教育的设想裴斯泰洛齐的农村教育思想主要体现于他那本成名作《林哈德和葛笃德》里。该书的内容和特色是它通过乌托邦式的构想表达了作者自己的教育信念和理想---通过民众教育来发展人的智慧和品性,缓解农民的贫困,打开他们的眼界---“看到他们的使命,他们生活的价值,以及他自身被埋没的心灵”。[1]他希望将改革农村教育,提高农民子女的教育水平、道德面貌和生产劳动技能,从而改善农民生活境况的理想公诸社会人士,以便号召社会人士共同来解决农村教育改革,振兴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的政治、法律、宗教、风俗、道德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在这部著作中,详细阐述了他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