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诵读欣赏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常“孔孟”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著书立说。著有《孟子》(现存七篇)一书传世。《孟子》长于言辞,其文气势磅礴,论证严密,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对后来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初步感知读读出感情读得流畅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准停顿初步感知译弄懂古今异义掌握一词多义了解词类活用记住通假字找出通假字“畔”通“叛”,背叛。理解“天时”、“地利”、“人和”和“道”。天时:指宜于做某事的自然气候条件。地利:地理的优势。人和:人心归向,上下团结。道:孟子讲的道是行仁政,即重视人民的生存权利,争取人心。有利的天时,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于作的地势,不如人心的团结。天时(天气、时令)不如地利(地理形势),地利不如人和(人心所向、内部团结)。译文原文方圆三里的内城,七里的外城,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起来攻打它,必定有得天时的战机,然而却不能取胜,这是有利的天时不如有利的地势。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的)(表修饰)(却)(发语词)译文原文城墙不是不高啊,护城河不是不深啊,武器装备不是不坚利,粮食不是不多啊,(但守敌人一来却)弃城而逃,这便是有利的地势不如人心的团结。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放弃)(离开)译文原文译文原文所以说,限制人民定居某一区域,不靠边境的界限,巩固国防不靠山川的险要,在天下树立威望,不能靠武器的精良。得到仁义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失掉仁义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靠(所以)(巩固)(震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