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掌握地图知识,形成地图能力
地图是最丰富、最形象的地理教材和工具,它把球形地表上的众多地理
事物和现象用图形、文字、符号、数字和颜色绘在平面上。它所包含的知识
内容,大大超越同样篇幅的文字记载量;它对地理事物的定性、定量、定位、
定向等功能表现出较高的精确度;它展示了地理知识间的空间分布、联系和
规律,也可说明地理事物的运动、发展和变化。这种地图语言最精炼,表达
最直接,易于辨认、判读和理解。而其丰富的内涵,又为分析、综合、比较、
判断等思考过程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如何掌握和运用地图,形成地图能力呢?这就需要树立空间概念,熟悉
地图语言,发挥想象能力,进行空间思维训练,把平面上的内容又变成球面,
把静止的现象又变成动态的运动着的现象,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不仅了
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而且要能分析它们的空间联系、规律和结构。既有
阶段性分出层次,又有连贯性注意联系,而这一切都需要加强实践,反复训
练,通过练习来进行。
地图知识有其自己的科学体系,但一般地理教科书往往只集中在某一阶
段讲授,而在其他内容中忽视贯彻这些内容的实践和地图知识的延续和加
深,这就需要在学习中注意地图体系与数字体系有机地结合。
一、地图知识的学习
地图知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包括:地图的概念、分类、地图的基本要素、
地图语言等。这些是获得地图能力的基础。
地图的概念是指有关地图的最基本的认识,按一定法则,把球形地表反
映在平面上,显示地表面自然和社会现象,以文字、图形、符号、数字以及
不同颜色作为其表现形式。这些对于地图的最基本的理解,要通过观察、讲
解、量算、辨认等活动,认识、记忆,而逐步获得。
地图的分类是建立在地图概念的基础上的。地图的分类方法,按内容可
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普通地图是综合反映地面上自然、政治和经济一
般特征的地图;专题地图着重表示自然和社会现象某一种或某几种要素(例
如自然地理图——气候、水文、地质、土壤、植被等;社会经济图——农业、
工业、人口、土地、政区、人种分布、交通等)。按比例尺可分为大、中、
小比例尺地图。按表现形式又可分为线划地图、影像地图和立体地图等。现
代地图已有卫星图像、航空地图、电视图像和全息像片等。这些知识要在学
习过程中进行比较、讲解、判读、分类,从而了解各种地图的功能并能独立
查阅运用。
地图组成的基本要素是地图知识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方向、比例尺、
高度、图例、注记等。为了阅读和使用地图,需要了解组成地图各要素的含
义和作用。地图的组成要素可分为三类,即:①数学要素,包括经纬线网、
平面直角坐标尺、比例尺、控制点等,是地图知识的数学基础。它保证了地
图的几何精度,可以确定和说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位置,进行图上量算。
②地理要素,即图中所表示的内容,是组成地图的主体部分,例如普通地图
的地理要素包括水系、地形、土壤植被、居民点、道路、境界线等自然和社
会经济方面的内容。③辅助要素,一般包括图名、图例、出版时间及其它补
充说明等,主要是用来帮助阅读者使用地图的。
地图语言主要指表现各种地图内容的方式,由于地图是由空间信息经过
编码——符号转化变为图形信息的,所以地图被称为信息载体或信息源,通
过地图将信息传递给接受者,地图又可看作信息的通道,它运用符号系统表
达地理要素,在有限的图幅图面上反映了丰富的地理知识。通过各种符号、
线划、颜色、图形等表示不同区域的轮廓、范围,以及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
例如通过各种直线、曲线、实线、虚线以及它们宽窄不同的组合,可表示道
路、街巷、河流、水渠、季节河等。这些都属于地图的语言,体现了地图的
丰富内涵,是掌握地图必须熟悉的。
地图知识的重点在于地图的基本要素和地图语言。掌握了基本的地图知
识之后,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有关地理基础知识时都应从阅读地图开始,例如
查阅经纬度,面临的海洋,地形类形和分布,山脉走向与河流的流向,城市
位置,交通线分布,等温线与等降水量线的分布等。这又都需要熟悉各种地
图语言,了解各要素的作用,明确概念,分析特征,并运用它们以加强实践,
从而获得更广泛的地理知识。
二、地图能力的培养
运用地图基础知识,能独立获取并分析思考有关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
分布、空间联系等知识的能力,即地图能力。它对解决有关地理知识的实际
问题,起着重要作用。地图能力有认识性的地图智能,例如理解、观察、判
读、分析、想象等;还有技术性的地图技能,例如定向、定位(垂直与水平)、
量算距离、根据地名索引查找地图以及填绘地图、绘制剖面图和图表、缩放
地图等。
地图能力的培养,首先在空间概念的建立。空间指物质存在的广延性。
地理知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