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关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的心理指导.doc

格式:doc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的心理指导.doc

上传人:1529039003 2014/2/2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的心理指导.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的心理指导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论文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特征,以及如何开展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工作。
论文关键词:就业;心理特征;心理辅导

随着高职院校大学生择业制度的深化改革和就业市场体制的逐步确立,“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目前已成为高职院校毕业生择业的主要形式。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对其择业行为有重要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使大学生在择业期间保持良好的心态,促进顺利就业,更可以使大学生在择业后顺利适应职业环境,发挥自己的才能。
一、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特征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心理表现出以下主要特征:
(一)就业理想与现实差距大
美国经济学家舒贝尔和贝克尔认为,教育支出不仅仅是一种消费,而且是一种投资。据笔者对内地藏族大学生的调查发现:90%的学生希望能到各级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工作,67%的被调查者都希望到拉萨市或其他的区内市级城市工作,然而大部分毕业生都需要到基层、企业单位工作,导致学生就业期望和就业现实之间的差距是很大的。
(二)自负高傲和自卑怯懦的矛盾心理
求职前,大学生中的自负高傲心理比较突出,认为自己是拥有专业知识的高级人才,综合素质高于普通的劳动者,就业时盯着好单位、大城市、高待遇。择业目标的不切实际,造成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学校不是“985”,所学的专业不热门,自身条件不好,处处不如别人,自信心受到严重的挫伤,自我评价出现偏差,低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由骄傲变为怯懦,就业心理压力急剧增加。过渡的压力抑制思维和行为,在应聘过程中表现出恐惧、紧张、不自信,不能正常地展现自己的才能,往往会错失本可以就业的机会。
(三)被动等待和寻求安逸心理
目前,大学毕业生中还存在不积极主动参与就业竞争,等待父母为自己“托关系、找路子”等待就业的心理。被动心理,依赖心强,往往会削弱学生在校期间的学****动机,影响学生专业知识的积累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导致学生在就业时不会争取,更不敢争取。当前,甚至出现了学生毕业后不就业,等待父母亲友安排,因此,社会上也出现了很多“啃老族”的大学生。在大学生中,缺少艰苦条件磨练的学生越来越多,一些学生在就业时忽视自己的爱好、兴趣、理想,只追求工作环境、工作待遇、收入等眼前现实利益,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一线环境中工作,因而会失去更有发展空间的工作。
(四)焦虑迷茫与从众心理
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很快会面对发展方向的问题,面对是考研还是就业,在矛盾中体验到双趋冲突。目前加上就业形势严峻,学生自身体会到复杂的情绪,想考研,又担心考研耽误找工作,在压力面前,没有人引导,缺少合适的疏泄渠道,容易使学生体会到茫然、不知所措,甚至是****得性无助感,并因此表现出被动、消极、逃避的就业迷茫心理。
二、如何开展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工作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的内容
1、强化择业的自主意识,坦然承受毕业的心理压力
大学毕业生从国家“统包分配”制向“双向选择”制的转变中,应首先在观念上积极地转变并适应和接受。面对分配体制的转变,毕业生只有在心理上具备了自主择业的意识,才可能坦然承受来自方方面面的心理压力。自主择业在带来机会和实惠的同时,也带来了压力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