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校验: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有根有魂有梦想---京韵传承扬国粹有根有魂有梦想京韵传承展国粹江夏区明熙小学戏曲进校园工作的实践与探索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京剧更是我国的艺术国粹,京剧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15〕52号)和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等6部门《关于印发<武汉市“戏曲进校园”实施方案>的通知》(武宣文〔2016〕32号)要求,加快推动“戏曲振兴发展暨戏曲进校园”工作的实施,在戏曲进校园工作中,明熙小学主动作为,积极部署,扎实推进,以京剧特色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切入点,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学校的健康深入开展,让传统文化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找准定位,建章立制,强化管理。明熙小学京剧特色定位恰当,具有鲜明的内生性、校本性和独特性:一是有魂。学校站在传承中华文化精髓,提升人文素养的高度,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超越功利以生为本的理念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二是有根。江夏是京剧大师谭鑫培的故乡,区域文化底蕴深厚,具有深化特色的地域优势,校本性很强。三是有梦想。京剧是一门高雅的艺术,传承京剧文化特色就是致力于人文化成,躬身修已、怡情立德、增强文化的自觉自信,既符合学校发展需求也利于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作为江夏区戏曲进校园试点基地校,学校以此为契机把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列入学校发展总体规划,制定了学校《京剧进校园工作三年规划》。专门成立由校长主管,分管校长具体落实,教导处、政教处、艺术组教师为主体的学校京剧艺术进校园工作小组,聘请了省市京剧专业艺术演员进行授课和社团活动指导。为确保该项工作的效果和持续推进,学校认真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相继出台了《江夏区明熙小学京剧艺术特色定位分析报告》、《江夏区明熙小学京剧艺术特色发展规划》等指导性意见,以及《江夏区明熙小学学生京剧社团管理制度》、《江夏区明熙小学京剧教学教研规范》等管理制度。做到凡事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促进了京剧艺术进校园工作的科学规范管理与长效推进。二、开发课程,成立社团,提升品位。在戏曲进校园的推进工作中我们从整合教育资源、拓展特色发展项目入手,一方面积极开发京剧校本课程,全面普及京剧知识;一方面进依托本地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资源,与湖北省京剧院、武汉市京剧院、江夏区京剧社等社会艺术团体建立合作关系。主要工作内容如下:(一)开发课程,普及戏曲教育。学校把“戏曲进校园”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学期工作计划,开发使用京剧校本教材《京韵飘香》,课程围绕“了解戏曲艺术、弘扬国粹经典”展开,使学生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基本的戏曲知识,欣赏和学唱经典戏曲唱段,提高艺术审美修养。依托音乐课堂教学和艺术教育活动,开展戏曲传承活动,结合现行教材内容把对优秀戏曲艺术作品的赏析纳入学校艺术教育和课堂教学内容。结合校情适机将戏曲教育纳入校本课程,与德育、语文、历史、音乐、美术等课程相结合,统筹安排,学校从2016年秋季开始在三年级8个班进行京剧课试点教学,每周每班利用一节音乐课时间由市京剧院的专业老师上一次京剧课,每周五晨读时间利用校园广播对全校学生进行戏曲欣赏。专业引领,戏曲名家进校园。为提升学校音乐教师京剧鉴赏和理论艺术水平,更好地在学校开展京剧进课堂的教学普及活动,学校常年聘请湖北省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吴长福、时景艳老师担任学校兼职艺术教师为师生讲解戏曲知识,教授表演技巧,开展戏曲辅导活动。在规范外聘高水准京剧教师的同时,加大学校校内音乐教师的培养,努力提高教师个人专业素养的同时,成立了京剧教学备课组,在每周的教研活动时间进行集体备课,探讨反思京剧教学中和社团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互相切磋,共同提高。每学期每人都要执教一节关于京剧的研讨课,既是交流研讨也是比赛,最后的成绩纳入教师工作考核并与教师晋职晋级,岗位聘用,评优评先,绩效工资挂钩。(三)条件保障,提升社团品质明熙小学京剧社成立于2007年,以“传承经典国粹”为主题和宗旨开展京剧艺术活动。为保障京剧社的正常规范开展,学校在校舍面积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划拨专项经费,努力创造条件,专设了一间京剧活动教室,一间京剧服装器材室,为传承戏曲艺术提供活动阵地。此外,积极抓住京剧名家谭鑫培这个地域资源,努力打造京剧社团特色,聘请正宗谭派传人江夏区纸坊京剧社谭川汉、夏海兰老师进行每周两次的常规指导教学。为促进戏曲进课堂的教学工作的落实并提升学校少儿京剧社团的专业品质,2016年学校在区文化局、区教育局的支持帮助下与武汉市京剧院签订了师资教学协议,由武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