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加工中心对刀具的基本要求⑴高刚度、高强度为提高生产效率,往往采用高速、大切削用量的加工,因此加工中心采用的刀具应具有能承受高速切削和强力切削所必须的高刚度、高强度。⑵高耐用度加工中心可以长时间连续自动加工,但若刀具不耐用而使磨损加快,轻则影响工件的表面质量与加工精度,增加换刀引起的调刀与对刀次数,降低效率,也会使工作表面留下因对刀误差而形成的接刀台阶,重则因刀具破损而发生严重的机床乃至人身事故。除上述两点之外,与普通切削一样,加工中心刀具的切削刃的几何角度参数的选择及排屑性能等也非常重要,积屑瘤等弊端在数控铣削中也是十分忌讳的.⑶刀具精度随着对零件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对加工中心刀具的形状精度和尺寸精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如刀柄、刀体和刀片必须具有很高的精度才能满足高精度加工的要求。总之,根据被加工工件材料的热处理状态、切削性能及加工余量,选择刚性好、耐用度高、精度高的加工中心刀具,是充分发挥加工中心的生产效率和获得满意加工质量的前提。⑴高速钢(HighSpeedSteel)自1906年Taylor和White发明高速钢以来,通过许多改进至今仍被大量使用着,大体上可分为W系和MO系两大类。其主要特征有:合金元素含量多且结晶颗粒比其他工具钢细,淬火温度极高(12000C)而淬透性极好,可使刀具整体的硬度一致。回火时有明显的二次硬化现象,甚至比淬火硬度更高且耐回火软化性较高,在6000C仍能保持较高的硬度,较之其他工具钢耐磨性好,且比硬质合金韧性高,但压延性较差,热加工困难,耐热冲击较弱。因此高速钢刀具仍是数控机床刀具的选择对象之一。目前国内外应用WMO、WMOAI、WMOCO为主,其中WMOAI是我国所特有的品种。⑵硬质合金(CementedCarbide)硬质合金是将钨钻类WC,钨钦钻类WC-TiC,钨钦钽(铌)钻类WCTiC-TaC等硬质碳化物以CO为结合剂烧结而成的物质,于1926年由德国的Krupp公司发明,其主体为WC-CO系在铸铁、非铁金属和非金属的切削中大显身手。1929~1931年前后,TiC以及TaC等添加的复合碳化物系硬质合金在铁系金属的切削中显示出极好的性能,从而使硬质合金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普及。按ISO标准,主要以硬质合金的硬度,抗弯强度等指标为依据,将硬质合金刀片材料分为P、M、K三大类,大致如下。a.       WC+Co;K类、YG类b.       WC+TiC+Co,P类、YT类:c.       WC+TiC+TaC+Co:;M类、YW类。K类适于加工切屑的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及非金属材料。主要成分为碳化钨和3%~10%的钻,有时还含有少量的碳化钮等添加剂。P类适于加工长切屑的黑色金属。主要成分为碳化钦、碳化钨和钻(或镍),有时还加人碳化担等添加剂。M类适于加工长切屑或短切屑的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成分和性能介于K类和P类之间,可用来加工钢和铸铁。以上为一般切削工具所用硬质合金的大致分类。除此之外,环右韶微片子硬质合金,一般地可以认为其从属于K类,但因其烧结性能上要求结合剂Co的含量较高,故高温性能较差,大多只适用于钻、铰等低速切削工具。在国际标准(ISO)中通常又分别在K、P、M三种代号之后附加01、05、10、20、30、40、50等数字进行更进一步的细分。一般来讲,数字越小者,硬度越高但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