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专业专心专注专业资料参考首选关于“国庆60周年特赦”的调查报告管礼明黄鹏张实意刘爱迪佘月彭凤舞目录前言标题…………………………………………………………………………2导言…………………………………………………………………………2一、调查价值……………………………………………………………………2二、调查目的……………………………………………………………………3三、调查时间及地点……………………………………………………………3四、调查对象……………………………………………………………………4五、调查形式……………………………………………………………………4六、调查内容……………………………………………………………………4正文摘要…………………………………………………………………………4关键词………………………………………………………………………4专业专心专注专业资料参考首选一、中国古代赦免制度的起源和演进…………………………………………4(一)赦宥的起源与各朝各代的规定……………………………………5(二)赦免的分类…………………………………………………………5二、现代特赦制度概况…………………………………………………………6三、实证调查分析………………………………………………………………8(一)对学生、教师、群众的调查分析…………………………………8(二)对司法行政人员的调查分析……………………………………161、对法院的调查分析………………………………………………162、对律师的调查分析………………………………………………17四、对特赦问题的再思考……………………………………………………18(一)可以实行特赦的原因……………………………………………18(二)特赦的社会意义…………………………………………………20(三)特赦后的解决措施………………………………………………21结语………………………………………………………………………………22参考文献…………………………………………………………………………23专业专心专注专业资料参考首选附件(调查表)国庆60周年特赦调查问卷(一)(适用于大学生、教师、群众)…………………24国庆60周年特赦调查问卷(二)(适用于法律人员)…………………………………25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十六大以来,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倡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推进依法治国,完善法律制度。如今,临近祖国60华诞,特赦被重新提上重要日程,关于“国庆特赦”,《南方周末》、《羊城晚报》等媒体都进行了重点报道,刑法学界泰斗、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高铭暄提出国庆特赦的观点,倡导一种人道精神;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刑法学者周光权,提出不要轻率实行特赦;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陈兴良教授认为特赦可以考虑;湖南省知名律师杨金柱上书中共中央请求“国庆特赦”;今年两会上,三名政协委员提出特赦问题等等;“特赦”之争引起公众热议。然而,我国赦免制度的现状是存而不废,存而不用,这种立法的空置,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难以回避的现实;作为法学专业的学生,我们应当树立一种现代责任意识,去探究尘封三十多年的特赦在今年是否会实行的民意基础,以推动我国法律制度的健全与不断完善,加快特赦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构建、实现和谐法治共追求的目标。一、调查价值:(一)深入社会,通过对社会各个不同阶层的公民进行细致抽样调查,以客观的数据反映公民对“国庆特赦”的观点和看法,倾听国民心声,关注社会动态。(二)聚集民意,以推动国家社会法制建设,探索实行“特赦”对我国刑事法律、审判权威和社会和谐等的影响,挖掘其价值意义。(三)为法律工作与学术探讨提供一些素材,作为基本的参考依据。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与价值。专业专心专注专业资料参考首选(四)从一些方面了解我国公民的人文素养和责任意识,反映出新时代公民的形象和精神风貌。二、调查目的:(一)探究尘封三十多年的“特赦”是否会重新实行,并且以崭新的面貌发挥其独特的价值。(二)提高公民对“特赦”的理解和认识,以及他们对“特赦”的心理承受能力。(三)考察实行特赦所产生的影响,深层挖掘问题,实施救济,对症下药。(四)通过调查,抛砖引玉,以推动我国法律制度的健全和不断完善,加快特赦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构建。(五)思索现实情况下,人文与法治将如何保持一种适度的张力,更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更快实现和谐法治共追求的目标。三、调查时间及地点:时间:2009年3月4日——2009年3月15日地点:法院、律师事务所、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湖校区)、湖北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华中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