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摘要】目的:了解妊娠并发症的发生和治疗,了解重危孕产妇的分布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79例抢救重危孕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279例患者中,初产妇84例(30%),经产妇195例(70%),农村孕产妇223例(80%)。子宫次全切除5例,产科出血193例,其中186例失血性休克,116例经输血抢救,孕产妇均抢救成功。结论:发生产科抢救的主要原因是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心脏病。加强农村孕产妇的围产保健,提高住院分娩率能减少产科急救,提高围生医学的质量。【关键词】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心脏病资料与方法2002年1月~2006年12月抢救重危孕产妇279例,诊断标准依据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6版[1]。发病年龄15~48岁,平均31岁。初产妇84例,经产妇195例(70%),农村孕产妇223例(80%);文盲28例,小学150例(54%),初中84例(30%),高中以上17例。孕周分布:28~44周,其中<37周的49例(18%),&ge;37周且<42周的216例(77%),&ge;42周的14例(5%)。发生急救的原因:产科出血193例,包括胎盘因素98例(前置胎盘54例,胎盘早剥4例,胎盘滞留29例,胎盘剥离不全5例,胎盘植入6例),宫缩乏力83例(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65例,阴道分娩宫缩乏力18例),软产道裂伤9例(宫颈裂伤7例,阴道壁血肿2例),子宫破裂3例(妊娠晚期瘢痕子宫自然破裂1例,分娩期梗阻性难产致子宫破裂2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66例(重度子痫前期38例,产前子痫16例,产时子痫3例,产后子痫9例)。先兆子宫破裂8例(持续性枕后位5例,忽略性肩先露2例,巨大儿1例)。妊娠合并心脏病7例(风湿性心脏病4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2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妊娠合并恙虫病5例。重危孕产妇的处理:5分钟内出诊,迅速赶往现场,使急症病人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专业人员的初步诊治、护理和生命支持,由急救小组转送入院,再由当班产科最高职称的医师到场负责组织抢救。结果经手术治疗176例,包括剖宫产术159例,子宫修补术3例,软产道破裂缝合术9例,6例胎盘植入者中5例年龄均在40岁以上,无生育要求,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切除子宫病检提示子宫平滑肌层中见绒毛组织,另1例年龄27岁,因前置胎盘、行剖宫产术见胎盘植入达子宫浆膜层,经刮匙搔刮,局部缝扎止血,并用甲氨蝶呤、米非司酮联合化疗,中药生化汤加味等保守治疗成功。非手术治疗103例。本组产科出血193例,其中186例失血性休克,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且116例经输血纠正贫血。279例均抢救成功,治愈率100%。围生儿死亡48例,占本组围生儿17%。讨论重危孕产妇抢救的原因:本组产科出血193例,仍是首要因素,其中胎盘因素98例,占第1位。多次妊娠、流产、子宫手术等使宫内膜损伤,易发生胎盘粘连、前置、植入。由于孕产妇个人及家庭、经济、文化,以及接受保健服务的差异,农村经产妇在家分娩较为普遍,发生胎盘滞留的危险情况不能得到及时的救治。其次为产后宫缩乏力83例,其中65例发生在剖宫产术中是由于近年来剖宫产率迅速上升,瘢痕子宫妊娠明显增加;医疗保健机构个别医护人员观察病情不仔细,尤其基层妇幼人员及接生员对产后出血量严重估计不足,补液量不够,呼救或转诊不及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66例,是由于孕产妇血液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