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宿迁市“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十二五”期间是宿迁实现跨越发展目标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文化发展的外部环境将进一步优化,投入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和消费不断加大,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能力、文化产业的规模和竞争力都将得到有效提升。按照宿迁市“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及建设江苏文化强省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市文化现状与发展的需要,制定本规划。一、“十二五”文化发展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文化创新力,扩大文化影响力,大力推进文化大市建设。坚持以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中心,以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发展文化产业为突破口,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增强活力,壮大实力,推动全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跃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二)方针原则——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相协调的原则。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充分认识文化在经济建设和构建和谐2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管理,促进经济文化协调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努力办好公益性文化事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极扶持健康向上的主流文化,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充分认识文化的经济属性,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着力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改革创新和继承借鉴相衔接的原则。继承弘扬优秀的民族和地方文化传统,充分挖掘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广泛吸收和借鉴优秀的外来文化成果,建设富有时代精神、地方特色的新时期的宿迁文化,实现古代文化和现代文明的交相辉映。(三)总体目标到2015年,基本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服务优质、覆盖全社会的较为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文化阵地进一步扩大,文化产品(服务)进一步丰富,文化市场健康活跃,文化人才相对集聚,中心城市文化特色初步形成,城乡群众的文化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主要内容包括:3——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重点实施一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项目,加快对现有文化设施的功能性改造,基本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联结各县区辐射镇村的较完备的文化设施体系。——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文化市场体系,鼓励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积极为新兴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创造条件,各产业门类逐步形成以龙头企业为骨干、若干中小企业为支撑,具有强劲发展后劲的文化产业新格局,%。——打造一批文化精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每年策划、组织和生产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的文艺精品、广播电视节目不少于100件(个);培育一批特色群众文化项目,形成一批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并具有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品牌。——繁荣活跃文化市场。依法加强市场监管,市场主体充满活力,市场中介组织活跃,基本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文化消费占城乡居民生活支出中的比重每年增幅达2%。——充分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责任得到落实,保护完好率在95%以上,有效利用率在60%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加强,保护项目申报、传承人确定和传习所建设不断规范,城市特色逐步形成,城市魅力不断彰显。4——培育一批文化人才。加快宿迁市艺术学校建设,进一步完善育人、用人、留人和引人机制,努力形成一支政治素质强、业务水平高、梯队结构合理的文化人才队伍。二、“十二五”文化发展主要任务(一)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十二五”期间,全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以社区和乡镇文化设施为基础,以大型文化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快文化场馆、电视传输、数码信息等文化载体建设力度。中心城市文化设施建设。实施“15分钟文化圈”建设项目并纳入中心城市建设总体发展规划,实施单体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新馆建设项目,以及宿迁民俗博物馆、朱瑞将军纪念馆和文化主题公园等建设项目。县区建设一批文化场馆,总投资超过10亿元。农村文化设施进一步得到完善,乡镇文化站和农家书屋规范运行,积极开展优秀文化站和优秀农家书屋创建活动;继续推进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工程,到“十二五”期末,全市农村有线电视入户100万户,入户率达80%,有线用户数字化率达70%以上,每年新增数字用户2万户以上;完善并丰富市、县(区)、乡(镇)三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实现优质文化资源与全省同步共享。(二)加强文艺创作与生产,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1、积极开展文艺精品创作和生产。以创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