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艺术手法.doc

格式:doc   大小:126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艺术手法.doc

上传人:taotao0a 2019/11/17 文件大小:1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艺术手法.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艺术手法)————————————————————————————————作者:————————————————————————————————日期: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又称艺术技巧,是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的统称。对其鉴赏,就是要分析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诗歌中表达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达到了什么效果等。高考对表达技巧的考查,重在表达效果方面,往往从这个角度设题,以主观表述题为主。学习目标1回顾诗歌的表技技巧2了解诗歌表达技巧题的设题方法3学习诗歌表达技巧题的一般解题步骤4学习解答表达技巧类的诗歌鉴赏题古典诗歌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又叫艺术手法,包括:1修辞技巧:比喻、比拟、借代、夸张、通感、双关、反复等2表达方式:叙述、描述、议论、抒情(描写方式:细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3表现手法:衬托、对比、渲染、联想、想象、欲扬先抑4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铺垫等。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对某个诗句的表达技巧,略加分析。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这首诗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比较两首诗的不同表现手法。提问方式: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简析。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或何种技巧。(2)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3)运用这种手法有何效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还有双关、互文、通感、顶针等。2、技法解密::明确各种修辞手法的构成、,而是分析体会修辞的妙处,即分析表达效果,体会对其塑造形象、抒发情感、体会主旨的作用。1、比喻比喻就是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表达效果:突出事物特征,描摹事物形象生动的作用,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比喻和象征不同:象征属于艺术创造手法,它与构思有关,是全篇使用的,如虞世南《蝉》;比喻是修辞手法,属于语言加工的范畴,限于个别句子使用。如: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4、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5、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2、比拟把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拟人的表达效果:使事物人格化,使无生命的东西活跃起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能启发人联想,使人倍感生动有趣,描写的物更形象、生动。如: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3、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4、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5、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3、夸张故意地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借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表达效果:更鲜明地突出事物特征、更强烈地表达诗人的情感。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诗中“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这些夸张描写,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如: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2、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4、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4、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和该人和该事物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的名称去代替。表达效果:突现描写对象的特征,可使语言含蓄、简练,引发读者联想。如: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2、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3、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4、门前冷落鞍马稀5、何以解忧,惟有杜康。6、终岁不闻丝竹声5、通感 利用诸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表达效果:感觉互换,化抽象为具体,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如:1、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汤汤乎若流水。2、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