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五经博士的设置与儒学尊崇地位的形成.doc

格式:doc   大小:32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五经博士的设置与儒学尊崇地位的形成.doc

上传人:cjrl214 2019/11/19 文件大小: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五经博士的设置与儒学尊崇地位的形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总第321期)EDUCATIONAL ,2006General,“五经博士”的设置与儒学尊崇地位的形成栗洪武郭向宁[摘要] 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兴太学”之后,中国封建社会历朝历代在中央官学皆重视置“五经博士”———确定儒学为主要专业和教学内容,并不断地通过这种方式选拔读书人加入官僚集团中,从而使儒学尊崇地位逐渐形成,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导思想文化。这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官学对传承社会主导思想文化所具有的主要功能和作用。[关键词] 儒学;中央官学;五经博士;尊崇儒术[作者简介] 栗洪武,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郭向宁,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西安 710062)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长期以来一直是“尊崇儒术”,更以儒学作为社会的主导思想文化。儒学尊崇地位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兴太学”之后,中国封建社会历朝历代在中央官学皆重视置“五经博士”———确定儒学为主要专业和教学内容,并不断地通过这种方式选拔读书人加入官僚集团中,从而使儒学的尊崇地位逐渐确立。可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是后人对封建社会儒学尊崇地位逐渐形成过程的一个历史性的总结,而不是对某个孤立、偶然事件的概括。一、汉武帝“兴太学”,开始确立儒学的尊崇地位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政策,虽然在形式上统一了中国,但由于他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没有制定出一套集伦理道德、法律规范和学术思想于一体的文教政策体系,所以很难真正实现国家的大一统和社会的长治久安。汉朝立国之初,虽然重建了新的中央政权,但真正的政治统一和意识形态统一还远远未能实现。汉高、惠、文、景四位皇帝迫于建国初战乱暂息、生民涂炭、社会不稳定因素较多的形势,推崇“黄老之术”,采取“与民休息、无为而治”的政策,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至武帝之时,已是国力强盛,人民殷实。武帝在继续推行景帝时的各项政策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进一步巩固了皇权的神圣地位,充实了中央的军事力量,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随着政治、经济和军事大一统局面的初步形成,汉初所推行的政策明显与武帝的政治抱负处处相左。为了实现大一统的政治目标,必须实现文教政策的根本转变,进而达到思想上的大一统。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丞相卫绾向武帝建议,应该罢黜那些治申、商、韩、苏、张之言的贤良。建元五年,朝廷又设置“五经博士”官职,以期达到统一文教思想的政治目标。但掌握实权的窦太皇太后崇尚“黄老之术”,因而推崇儒术受到了来自窦太后等人的阻挠。《汉书》中记载:“婴、蚡俱好儒术,推毂赵绾为御史大夫,王臧为郎中令。迎鲁申公,欲设明堂,令列侯就国,除关,以礼为服制,以兴太平。举谪诸窦宗室无行者,除其属藉。诸外家为列侯,列侯多尚公主,皆不欲就国,以故—85—毁日至窦太后。太后好黄老言,而婴、蚡、赵绾等务隆推儒术,贬道家言,是以窦太后滋不说。”①《史记》中对此也有记述:“元年,汉兴已六十余岁矣,天下安,荐绅之属皆望天子封禅改正度也;而上乡儒术,招贤良,赵绾、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欲议古立明堂城南,以朝诸侯。”②武帝六年,“及窦太后崩,武安侯田蚡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