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年级的孩子是站在起点的,是懵懂的,也是对世界充满浓浓的好奇和渴望的,打造优质的科学课课堂给孩子们播下一课科学的种子刻不容缓。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思考。一、保护好奇心,激发科学兴趣一年级孩子年龄尚小,不能把科学课所要达到的目标定得太高,学习科学知识不是重点,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对于科学最基本的感觉,以培养、启蒙科学兴趣为主,引领孩子们以基本的方式认识世界以及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索。让孩子们知道,科学不是神秘而遥远的,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每一个人都可以是“小小科学家”。学生的年龄越小,对事物的好奇心越浓烈,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充实科学的课堂,多开展丰富有趣的观察、实验活动,不局限于课本,适当灵活的拓展一些内容,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基础上,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将科学的种子扎根。二、趣味性和科学性结合科学的课堂要匹配孩子的年龄特点。刚刚步入校园三个多月的孩子们,有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好动坐不住,注意力不够集中。一年级的科学课课堂要在规范性科学性的基础上,充满趣味性,做到趣味性和科学性相结合。针对这一点,我有以下几点思考:开展丰富有趣的科学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比如在第一单元当中,分为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课堂活动有观察植物、观察树叶、画树叶、观察校园中的植物。课外活动有种养一棵植物并做观察记录、以及收集落叶做叶画。让孩了们在活动当中能够有很多收获。在观察植物时,我要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植物破损的叶片和枯萎的叶片了解到植物是有生命的,它的生命也是很脆弱的,所以不能去破坏植物不能摘叶片。在这一课里,让我很惊喜的一点是,有学生去触摸底下的泥土,发现泥土是湿润的!我及时的由此出发告诉孩子们,植物是离不开水的。也有学生举一反三给我补充说,泥土里也有营养。创设情境,让孩子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共同体验共同学习。比如在第二单元第一课《在观察中比较》。书上有很多恐龙的模型。孩子们对恐龙是十分感兴趣的,上课之初我给学生放了一小段自己录的恐龙的动画。动画里面先是几只恐龙的自我介绍,介绍自己分别是哪一种恐龙有什么习性,然后儿只恐龙对于谁的体型更庞大争执不休,再问孩子们:到底谁的体型更庞大?你们能帮它们解决这个问题吗?孩子们非常感兴趣。规范学生的语言,重视准确性和科学性。在第一单元中,用到的科学方法主要是观察,要让学生明确,观察不是随意的用眼睛看,而是包括用眼睛看、用手触摸、用耳朵听等多感官配合。不是“看”,而是“观察”,纠正学生每一次不规范的语言。在第二单元中,主要用到的科学方法是比较和测量。《在观察中比较》一课中,要让孩子们明确,判断恐龙谁大谁小的方法叫做比较。孩子们在发言的时候也要引导孩子把话说规范说完整,比如“我在刚才的比较当中发现…”。三、注重习惯的培养和能力的养成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科学可不仅仅是掌握知识就可以的,没有动手操作能力的科学知识纸上谈兵。一年级的学生喜欢动手操作。在第二单元第三课《用手来测量》一课,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学生的动手时间。用手准确的比出“一搾”的动作、用纸带量取课桌的高度并减掉多余长度的纸带、用手纸带上量出课桌的高度有几拌…孩子们对这节课的内容兴趣盎然,但是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学情,不能做到很好的自查和互查,所以在用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