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滴丸制备方法及装置的改进.doc

格式:doc   大小:29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滴丸制备方法及装置的改进.doc

上传人:q1188830 2019/11/22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滴丸制备方法及装置的改进.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滴丸制备方法及装置的改进        [08-06-0710:55:00]    作者:苏春梅,梁翠茵    编辑:studa20【关键词】 滴丸摘要:目的介绍一种新的滴丸制备装置,对滴丸制备工艺进行研究改进,建立一套新的工艺方法。方法通过对多种滴丸剂型用此装置进行制备实验。结果利用改进后的方法制备的滴丸,圆整度好,表面光滑,色泽均匀,质地软硬适中,滴丸成形率高。结论此滴制装置及方法与传统装置及方法比较,具有操作简单,工序少,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且产品外观好,丸重差异小,剂量准确,产品质量易控制,对工业化生产和临床应用均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关键词:滴丸;滴制速度;冷凝液;梯度冷却滴丸系指固体或液体药物与基质加热熔化混合后,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由于熔融液滴在冷凝液中界面张力作用而收缩成丸,随后冷凝成固态而制得。滴丸剂是固体分散体的一种形式,由于它具有溶出快,生物利用度高,疗效好,副作用小,药物稳定性好及制备简便,质量易控制等优点[1]。因此得以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滴丸因其剂型优势,近年来备受关注。但由于在工艺和设备方面还不尽配套,因此在制备过程中出现丸重不易控制,园整度差,冷凝温度不易控制等不足。无论在科研还是教学上,滴丸剂的研究和实验均不能较好的开展,使滴丸剂制备受到了限制。为此,我们将工作中积累的经验融入教学,对此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制备装置的改造本着简洁、易操作、能普及的原则。经过反复研究考察了基质的配比、滴距、温度、冷凝液等因素对滴丸指标的影响,对传统的滴丸制备装置进行大胆的革新改进,开发出了相应新的滴丸制备装置,改进了滴丸的制备方法。 1制备装置的改进 。 。  滴管的改进滴管的口径大小直接影响滴丸的大小,因此在滴制过程中我们根据丸重的大小,~,其滴制的滴丸重量为15mg左右,符合要求[2]。  冷却设备的改进调整了直型冷凝管的高度,高度不够,滴制过程中滴速过快,易使滴丸产生链球状或哑铃状,且在接丸器中粘连,结团。因此我们加长了冷凝柱的高度,采用了90~100cm的冷凝柱冷凝,延长了滴丸在冷凝柱中的运行时间,有利于滴丸的收缩成型。 ,烧瓶外为冰浴槽,内盛冰盐块,这样就形成了梯度冷却,可有效避免滴丸形成过程中拖尾现象[3]。 ,不易控制滴速,且混融液较粘稠,容易堵塞针栓,新的装置我们采用带有调节开关的滴管进行滴制,这样可根据丸重的大小自行拉制滴口口径不同的滴管,比较容易控制滴速。 ,装置温度不易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