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涡河水质演变及原因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涡河现今概况的了解,历史变迁的追溯,和近年官方组织或个人对涡河水质的研究分析,简要叙述涡河水质的演变及其原因,并在现有工程项目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构想,试图解决涡河水质的问题,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景观。关键词涡河水质演变污染对策分析一、涡河的概况涡河是淮河中游左岸一条支流,淮河第二大支流,淮北平原区主要河道,呈西北东南走向,为黄河的主泛区之一。发源于河南省尉氏县,东南流经开封、通许、扶沟、太康、鹿邑和安徽省亳州、涡阳、蒙城,于蚌埠市怀远县城附近注入淮河。长380公里,。战国时期开凿的“鸿沟”与之相通。涡河历来是豫、皖间水运要道。历史上屡受黄河决口泛滥之害。支流惠济河口以下的中下游河槽,原本宽深,排水能力较好,有“水不逾涡”之说。20世纪50年代将邻近排水困难的西淝河、茨河、北淝河等上游部分积水,改道排入涡河。60年代后,为发展灌溉,干支流普遍建闸蓄水。,安徽亳州正努力把沿涡河两岸建成经济密集带、城镇密集带、文化旅游带和生态建设示范带。河北岸支流,发源于河南省尉氏县东南,向东南流经开封、通许、扶沟、中牟、太康、鹿邑等县市,在戴桥入安徽省境,再经亳州、涡阳、蒙城至怀远城东北注入淮河,全长423公里,其中安徽省境内长227公里,,安徽省境内流域面积4340平方公里,是淮河第二大支流。二、历史上的涡河涡河历史上为重要水道,建安十四年(209年),曹操曾引水军经涡河入淮;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南侵亦自涡河入淮。从黄河在中牟、开封一带决口之后,黄泛水都经涡河入淮,使涡河排水系统受严重破坏。尤其20世纪60年代以来,河南省农田采用虹吸管引黄河水灌溉,尾水中夹带大量泥沙不断淤积涡河河道,据河南省水利厅测算,河南省境内涡河淤积土方有3165万立方米;安徽省境内涡河根据1981年实测河道断面资料计算,共淤积土方达7500万立方米;致使大寺集以上河床淤高6米,大寺集至涡阳、蒙城段河床淤高2~5米。涡阳站历史上最大流量为2480立方米每秒()。1962年4月发生断流、。现下游两岸筑有防洪堤,但不能抗10年一遇以上的洪水。涡河渠化工程始于60年代,1960年蒙城节制闸建成,,,回水可抵涡阳,河道宽200米,水深8米,1971年蒙城建成100吨级船闸;1971年建成涡阳节制闸,,,回水达亳州大寺集,河道宽200米,水深8米。1976年建成涡阳100吨级船闸;1978年大寺集建成节制闸,回水可达河南省鹿邑县,,河道宽200米,水深8米,但由于涡河的水量要优先考虑农业用水,因此渠化河段仍经常出现淤浅,仅蒙城至怀远河段,枯水期就有20处浅滩,只能通航5~10吨木船,运力不能充分发挥。[3]涡河流域自西北向东南呈狭长形,安徽省境内河床落差19米,‰,、涡河的水文概况涡河是跨豫、皖两省的河流,流域面积15905平方公里,河道全长423公里,系纯平原。亳州以上来水面积占66%,%,涡阳以下至河口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