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用葫芦丝吹奏的绝响.doc

格式:doc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用葫芦丝吹奏的绝响.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1/2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用葫芦丝吹奏的绝响.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用葫芦丝吹奏的绝响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哏德全吹奏的葫芦丝乐曲《古歌》,几乎没有完全一样的版本。曾有一些专门研究民族音乐的学者找到哏德全,希望能为这首傣族人世代相传的古曲,记录下一张完整的乐谱,却无人如愿。因为他们发现,哏德全总是在吹到动情处时即兴发挥,最长的一次,他将这首原本只须吹奏5分钟的曲子,吹了20多分钟。作为傣家世代相传的一种古老乐器,葫芦丝并不难上手,但在这个傣族汉子眼中,只有学会傣族的语言、了解傣族的文化和宗教信仰,才有可能真正掌握这种乐器。“除了心,没有什么办法能将它传承下去。”他说。但现在,这颗原本健康的心脏,却停止了跳动。2008年9月16日晚,因为突发脑溢血,哏德全在昆明去世,享年50岁。随后,有媒体将其称为“一生为民族音乐而奋斗的人”,认识哏德全的人都说,这样的评价,真是恰如其分。整整50年前,哏德全出生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勐养乡一个叫邦盖的傣家村寨。从学说话起,哏德全就受到民间音乐的熏陶和涵养。作为民间歌手的母亲,打小就在他枕边哼唱傣语民歌。而从10岁起,他就随着祖父和舅舅,学****葫芦丝演奏与制作。1974年,哏德全被招工进了梁河县糖厂,成为一名抽水工。筒帕里装着舅舅亲手为他制作的葫芦丝,哏德全离开了生活了16年的邦盖村。经过30多年不懈的努力,曾经的糖厂抽水工哏德全,已经逐渐成为一代民间音乐大师。这个一脸大胡子的傣族汉子,作为中国民族民间艺术的使者,经常应邀前往世界各地巡演,让人们了解葫芦丝的质朴魅力。在韩国,哏德全被邀请在该国纪念世界杯一周年的演出活动中,在首尔的大汉门敲响“三声鼓”,这是这个国家对民间艺术家的最高礼遇。在美国,他登上肯尼迪艺术中心世界著名的梅兰尼舞台,载歌载舞地展示着中国葫芦丝艺术的绝美与精湛,他还身着本民族的服装,与莫斯科爱乐交响乐团同台献艺,为北京大学“百年讲坛”增添了一抹亮色。因为哏德全,葫芦丝成为了云南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由哏德全制作的葫芦丝,多次作为云南省政府赠送国内外贵宾的珍贵礼品。其中有英国女王和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夫妇。如今,哏德全及他的葫芦丝成了云南旅游的一张名片。无论是在昆明的景星花鸟市场,还是大理的洋人街,丽江的束河古镇,只要有游人的地方,都会有挂着“哏德全制作的葫芦丝”在叫卖,虽然它们绝大多数不是出自哏德全之手。这一个小小的葫芦丝,已成了云南旅游商品的重要部分。很多游客驻足片刻,就学会了基本的吹奏法。买把葫芦丝,再买本教材,回家就成了一份难得的记忆。然而,对于葫芦丝这种仅仅用葫芦、竹子、簧片组装而成的吹奏乐器,究竟应该如何认定其音乐地位,仍然存在着争议。在一些专业人士的眼里,葫芦丝不过是一种“用不了几天就能学会”的乐器,并不具备“高贵的血统”。它既没有深奥的吹奏技巧,也没有足够宽泛的表现领域,而哏德全的一生,也像这种“环保而廉价”的乐器一样,始终无法解决“身份”的问题。哏德全一生都期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国家级的演员,可总是被拒绝在专业文化机构的体制之外。他不会经营自己,也不知该如何找关系,更没有人愿意为这个农民的儿子写上一张只言片语的批条,扭转他生命的走向。为了改变贫穷的命运,哏德全也曾努力做过一些事情。他曾组建过一支“乌兰牧骑”式的演出队,与朋友合伙开过歌舞餐厅,还尝试着做过木材和玉石生意,但都以失败告终,还欠下了许多债务。只有在葫芦丝中,哏德全才能找到自己的寄托和慰籍。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