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美好记忆——零食篇那天路过一个小学,刚好是放学时候,成群的小学生涌出校门,而校门外那些零食小摊热闹非常,看着那些孩子们兴奋地举着钱,挤向小摊,然后开心地拿着小零食再挤出来,又勾起我的回忆了,思绪又回到小时候,回想那些伴我成长的零食……烤红薯还在乡下的时候,秋收时节,也正是农忙时节,没有母亲打理午饭的时候,哥哥和我多是吃窑红薯了。在老屋后面的空地里垒个窑,放几把草木进去烧,等到窑泥被烧得通红通红的,就把几个红薯丢到里面去,迅速把窑给推倒,这样红薯就给埋到窑里了。有一首白话的烤番薯童谣,哥哥常念给我听::番薯番薯快快熟,火炭沉底,番薯就熟。估计在窑里的红薯差不多行了,再把红薯从窑坑里挖出来,滚烫烫的,皮已经被烤得焦黄,香味四溢。饿极的我们,早已顾不上许多了,每次都吃得满嘴的黑。只是红薯好吃是好吃,吃多了就容易打屁屁了,嘻嘻……现在街上也经常能看到那种烤箱里烤出来的红薯,但比起乡下的窑红薯,那个味道已经找不回来了,但回忆永远都那么的美好快乐!爆米花这是我回城后,最感兴趣的新鲜事物了。“爆米花哩,爆米花哩……”一个老头扛着一口葫芦一样的家伙,走街串巷地吆喝着。安顿下来后的老头,将米或是玉米放到那个大葫芦里,下面再烧柴,一边还摇着那个葫芦肚子,不一会,就听“呯”的一声响,长长的麻袋里,白白的爆米花就出来了。而那个老头就是那时最受欢迎的魔术师!总记得那时,每当爆米花的老头来到单位门口摆摊,总是院子里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大人们排起了长队,只为了孩子们那开心的笑容。也要感谢父母,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总是尽其可能,让哥哥和我得到快乐。棉花糖上小学后,第一次知道什么是棉花糖了。也是最不可思议的小吃。几分钱就能得到一大团,看那个老大爷把一勺勺的糖放到机器的中间小口里,一边踩着踏板,用一根竹签,一边来回搅动拉出来的糖丝,就这样一圈圈的不停搅动,慢慢地,一大团白白的棉花糖就出来了。棉花能吃,还是甜的!天哪,这可能是我少年时代,最想往的一种东西了,那时总觉得那个老大爷好厉害啊。一大团的棉花糖,能吃上好久,放学后,一边舔着棉花糖,一边回家,每次都是很晚才回到家,因为要是让父母看见了,肯定是免不了一顿的问责了。酸梅粉一直到现在都很怀念酸梅粉,怀念那种味道。那种小小的包装袋里,放着一点点的酸梅粉,兑水来喝,那感觉酸酸的,甜丝丝的。还有酸梅粉里面的各式各样的小勺子,更是女孩子们追求的小玩意,每次买的时候要摸上半天,以免买到重复花样的勺子。班上的女生们也喜欢交换不同款式的小勺子。那时妈妈总是恐吓我,说酸梅粉是用脚踩出来的东西,很脏的,但一点都没影响到我对它的喜爱,只是那时收集的很多的各式的小勺子,早已经不见了踪影,曾经为这难过了很久。冰棍这是夏天里我的最爱了。那时小学校门外,那个老婆婆的小推车里,放了好几个保温瓶,里面什么口味的冰棍都有,那时的真的是“冰”棍,除了冰就是棍子,绝对货真价实。但我最喜欢的就是绿豆冰了,买的时候,还要多看看,尽可能挑绿豆最多的那根。价钱也绝对的便宜:5分一根!以致于将后来的5毛一根的“娃娃脸”冰淇淋惊为天价了。记得小学五年级的那个暑假结束前一天,全班进行集体劳动后,班主任将剩下的班会费全拿了出来(因为就要毕业了),到学校旁边的工厂的冰室里,买回来了几大脸盆的冰棍,全班同学每人三条!那天真是过足了冰棍瘾了……尽管以现在的眼光来看,那种绿豆冰简陋不入流,可在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