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论结果公正优于程序公正白高云王卫峰高真真张海霞陶进晋高卫峰2008年10月一、结果公正和程序公正关系所谓社会公正,就是公民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合意的标准,换言之,它是一个相处的政治底线(罗尔斯,2000)。它由两个部分组成,即“结果公正”和“程序公正”,两者缺一不可。结果公正和程序公正的涵义结果公正,是指人们获得相同的结果,由社会成员基本权利的保证、机会平等、按照贡献进行分配以及社会调剂(社会再分配)这样四项基本规则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所谓程序公正,是指制定和实施法律、法规、条例及其他政策时应遵循公正合理的程序(流程)安排。程序和结果的关系:结果不公正程序公正结果公正程序公正结果不公正程序不公正结果公正程序不公正X(结果)Y(程序)1、程序是为结果服务的,具有非唯一性和可选择性。2、结果公正是程序公正的最终标准和最终目的。3、从概率论分析,好的程序未必形成好的结果,但坏的程序形成坏的结果的可能性更大。所以我们追求的理想状态应该是程序公正与结果公正相统一。二、从实例论证结果公正优于程序公正。(一)程序不公正得到公正的结果。1、总理讨薪案:A、2003年10月24日,温家宝总理路过重庆市庆云阳县人和镇龙泉村,熊德明“向总理说了实话”,反映她丈夫的2300元工钱被拖欠。总理当即指示地方政府要解决好拖欠民工工资问题,六个小时之内她就拿到了被欠的工钱。熊德明因此荣获2003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年度社会公益奖。B、重庆开县人民法院丰乐法庭法官赵丕仁,为了给开县200余名农民工讨回拖欠长达三年之久的总计355万元血汗钱,两上北京,并上书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信访局的督办下,12月13日,工程承包方向开县农民工兑付了全部血汗钱(12月16日《重庆晨报》)。3、仇和新政。在宿迁十年,仇和强力推行种种变革:铁腕拆迁、下令公职人员借出工资修路,要求企业垫资修建办公大楼,对医院、学校“一卖到底”,同时率先推行“公推公选”等民主建设试验,部分改革曾惹争议。(二)下面再举两个程序公正,结果不公正的案例1、考试报名。2、事业单位招考。三、结果公正与程序公正为什么会出现不统一第一,认知上的偏差。第二,程序的交叉。第三,社会的现代化和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第四,政府公共权力的边界不清。当程序公正与结果公正不统一时,民众更关注一项公共政策带来的结果而非程序,政策制订者往往也会根据结果来调整程序,以期最终达到结果公正与程序公正的统一。从这个意义上说,结果公正是优于程序公正的。三、从公共决策课程学习中论证结果公正优于程序公正。我们进行了很多有趣的课堂讨论和练习,比如通过一幅画描述自己的工作单位、处理图书馆小学生问题、分粥问题、解决有人不愿意游泳的问题及从非洲丛林的逃生问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