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江皋霁雪”遗址.doc

格式:doc   大小:25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江皋霁雪”遗址.doc

上传人:iris028 2019/12/7 文件大小:25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江皋霁雪”遗址.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江皋霁雪”遗址沪城八景之一“江皋霁雪”遗址“江皋霁雪”遗址,是上海仅存的古城墙大境阁所在地,明代史载:冬日雪后拾级登上大境阁,远眺吴淞江南岸,银装素裹,映衬丽日蓝天,蔚为壮观。大境阁的历史上海自元代建县后,未筑城墙,明代时多次遭到倭寇侵略。因此于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仅用3个月时间赶筑了一座周长9华里,,城上筑有雉堞3600余个,敌楼2座,沿城墙外面筑有阔6丈、、周长1500余丈的城壕。明嘉靖三十六年,又增筑敌楼3座、箭台20座。万历年间倭患平息,县城安宁,便在4座箭台上建造了丹凤楼、观音阁、真武庙和大境阁。大境阁建在大境箭台上,是一座结构精巧、造型别致的抱厦式三层楼阁。此阁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供关帝像(原称关帝殿),清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改建成三层高阁,就是现在的大镜阁。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总督陶澍登阁观光后亲题“旷观”匾额悬于“熙春台”上,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两江总督陈銮游此,题“大千胜境”四字刻于东首石坊上。于是此阁名声大振,被列为沪城八景之一“江皋霁雪”景点,成为申城旅游热点之一。古城墙和大境阁是连在一起的,大境阁本来就是一座城楼。从外观看,中间是三开间的楼阁,两边是城墙,楼阁前最中间有城墙向前突出。由于当年拆城指挥部——城壕路工事务所设在大境阁,又有人请求保留大境阁,后以九亩地的泥土充填大境阁下这段城壕,才使这段城墙和大境阁得以保留下来。当年射箭用的熙春台和登上箭台的21级花岗岩石阶,也都是明代遗物,有的砖上至今还有“上海城砖”字样的钤记。登上不高的城头,四周都是高楼,难以远眺。进入阁内,有清代熙春台遗址。进去后,走廊边上的墙上写着《古城墙大境阁修复记》。再进去,西边有个晒台,就是外面看起来的突出部位,这就是“熙春台”,正面墙上写着“信义千秋”。两边墙上,一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