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统计学论文题目:我国延长退休年龄的利弊分析。所在院系:会计学院专业班级:财务管理四班姓名:郑建丽学号:1350430151指导老师:徐夕初我国延长退休年龄的利弊分析摘要:由于人口老龄化和平均寿命的增长,给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带来了较大的冲击。我国现在也以开始制定收入分配制定改革,只有当人们的生活得到保障时,推迟退休年龄才会得到社会的接受并顺利实施。关键词:老龄化;养老保险;收入;退休年龄正文: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摆脱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和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近年来,由于我国已步入老龄化阶段,加之养老保险金也出现了较大缺口,今年6月份,人社部提出了将适时推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随之社会各界众说纷纭,引起了关于是否推迟退休年龄的热议。一、我国现行的退休制度我国现行的退休政策始于1951年,在政务院颁布的《劳动保险条例》中规定,男职工的退休年龄为60周岁,女职工的退休年龄为50周岁。1955年,在《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暂行办法》中规定了女干部退休年龄为55周岁,随后,又针对特殊工种人群规定了连续工作10年以上可提前5年办理退休手续,因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可提前10年办理退休手续,以及高级专家可以推迟5到10年退休。这些退休政策沿用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了,经济、社会有了很大的跨越,人们的健康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人口老龄化也日益凸显严重。二、 推迟退休年龄的积极作用首先,推迟退休年龄可以缓解养老金的压力,这个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推迟退休年龄后,一方面会延长参保人员的缴费时间,使养老保险金的积累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又缩短退休金的发放时间,可以有效的缓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保险金支付压力,确保了社会保险制度的持续性。其次,由于平均寿命的提高,低龄退休实际上也是一种对人力资源的浪费,很多职工退休后身体还处于健康状态,再加上工作多年积累的经验,以及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水平,退休后在家里也闲不住,从而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出现了大量的返聘现象。因此,推迟退休年龄可以更好的开发老年人力资源。三、 推迟退休年龄的负面作用推迟退休年龄,对于工作相对轻松,收入稳定的人群来说,当然希望晚一点退休,但是对于很多企业和职工来说,无疑是反对的。首先是大部分企业是根据效益来计发工资的,作为职工本人,有时候在企业工作时领取的工资甚至没有退休后领取的退休金多,当企业不景气时,会出现内退、退养的方式,使部分职工自己开始缴纳养老保险费,因此,很希望尽早退休,纳入社会养老保险范畴,推迟退休时间会造成职工队伍的不稳定。其次,作为企业来说,也不希望推迟退休年龄。近年来,由于养老保险费的不断提高,很多企业感觉压力很大,甚至成为企业领导最头疼的事情,欠缴养老保险费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企业甚至多年不招收新的员工,而去返聘已退休的人员,从而降低人员成本。如果推迟退休年龄,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负担。目前,我国公民的退休年龄是男职工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特殊工种男性年满55周岁、女性年满45周岁退休。而在欧美国家普遍的退休年龄都为65岁,美国为67岁,日本为男65岁,女60岁。随着生活水平的进步,人们的寿命不断提高,所以延迟退休年龄是必然趋势,但关于延迟退休的利弊之争还在持续发酵。从养老金诞生开始,就伴随着空账。根据最新数据,中国现在的养老金空账大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