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兖州兴隆塔及其历史.doc

格式:doc   大小:69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兖州兴隆塔及其历史.doc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19/12/21 文件大小:6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兖州兴隆塔及其历史.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兖州兴隆塔及其历史山东兖州的兴隆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塔始建于隋仁寿二年(602),距今已有近1500年的历史。兴隆塔位于城内今博物馆院内。这里原是著名古刹兴隆寺的旧址,塔即因寺得名。兴隆塔为十三层的楼阁式建筑,平面八角形,通高54米,分上下两部分。下边的七层粗壮雄浑,每层有澀檐,饰有雕刻精致的盲窗。游人可以沿着塔内的梯级盘旋而上,登至顶层,扶栏远眺古城风景。此上的六层则俊秀小巧,仿佛是将另一个小塔置于大塔之上。这种十分罕见的形式,曾引起著名古建筑大师梁思成的注意和困惑:“山东滋阳兴隆塔形制颇为奇特„„其塔身逐层递减,但最上六层则骤然缩减,如以一小塔置于未完塔上者,盖建至第七层而建筑费告罄,故将上六层缩小欤,„„”(《中国建筑史》)当代古建专家罗哲文教授也说:“此塔„„下面七层塔身粗壮硕大„„但在七层以上在塔顶又建六层小塔,体形急剧缩小,有如塔刹一般,这是原来建造时就是如此,还是后来重修时改变,尚待进一步研究”(《中国古塔》)。不管专家们对这种奇特的形制如何解读,大塔上边摞小塔的兖州兴隆塔,都以她雄伟优美的造型以及所承载的深厚历史文化信息而为世人瞩目,成为古城兖州的标志。兴隆塔其实是一座佛教的舍利塔,就是为埋藏佛祖释迦牟尼的佛骨舍利而建。舍利,又叫设利罗、舍利子,即佛骨,是经过1火化而成的结晶。“佛既谢世,香木焚尸,灵骨分碎,大小如粒,击之不坏,焚之不焦。或有光明灵验,胡言谓之舍利。弟子收奉,置于宝瓶,竭香花致敬慕,建宫宇谓之塔。”(见《魏书?释老志》)考察兴隆塔的历史,不能不追溯到崇奉佛教的隋文帝杨坚。杨坚本是北周贵族,封隋国公。后来势力越来越大,最终于公元581年,废掉北周皇帝宇文阐,自立为帝,建立隋朝。他本就是一个十分虔诚的佛教徒,坚信自己的取得帝位是佛祖护佑的结果。《释氏稽古录》记载杨坚自幼就是由一个名叫神尼智仙的刘姓尼姑抚养长大的。他七岁时,神尼智仙告诉他:“佛法将灭,一切神明今已西去,儿当为普天慈父,重兴佛法,一切神明还来。”后来果然发生了北周武帝的大规模灭佛事件。因此在杨坚做皇帝后,便把振兴佛教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和治国方针。他在全国范围内建寺庙、造佛像,不遗余力。据《舍利感应记》记载,杨坚未称帝前,曾遇一西域僧人,授他一袋舍利,对他说:“檀越好心,故留与供养。”转眼间这个僧人便不见了。后来,他和高僧昙迁曾把那些舍利放在手掌上数,却怎么也数不清有多少。昙迁说:“曾闻婆罗门说法身过于数量,非世间所能测。”于是,做了考究珍贵的七宝箱来盛放这些舍利。杨坚当了皇帝很多年后,想起了这些舍利,决定在全国建塔供养。他分别在仁寿元年六月十三日(杨坚的生日)和仁寿二年正月二十三日,两次下了《隋国立舍利塔诏》。在诏书中他自称为“菩萨戒弟子皇帝坚”,说:“坚蒙三宝力,为苍生君父。今故分布舍利起塔,愿为众生忏悔重罪。”2并提出了很多具体要求。例如要把舍利塔建在风景优美山水间的寺院里:“旧无寺者,于当州内清净寺处建立其塔,所司造样,送往当州。僧多者三百六十人,其次二百四十人,其次一百二十人”;对从京师往各州护送舍利的人员,要求是由“谙解法相兼堪宣导”的高僧担任,他们各带“侍者二人,散官一人,薰陆香一百二十斤,马五匹。”对于安放舍利的时间,仁寿元年是规定在十月十五日午时,仁寿二年是四月八日(佛诞日)午时,届时“合国化内,同下舍利,封入石函。”其具体过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