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兖州兴隆塔藏佛舍利略析(杨维中).doc

格式:doc   大小:97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兖州兴隆塔藏佛舍利略析(杨维中).doc

上传人:54156456 2019/3/6 文件大小:9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兖州兴隆塔藏佛舍利略析(杨维中).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兖州兴隆塔藏佛舍利略析杨维中(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欣闻兖州兴隆塔发现佛舍利,后又受邀参访遗址,瞻观出土文物。兴奋之余,奉献数言,以表支持。一、佛舍利崇拜的源流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佛临涅槃之际,嘱咐其弟子阿难:“汝欲葬我,先以香汤洗浴,用新劫贝周遍缠身,以五百张氈次如缠之。内身金棺,灌以麻油毕,举金棺置第二大铁椁中,旃檀香椁次重于外。积众名香,厚衣其上而闍之。讫,收舍利于四衢道起立塔庙,表刹悬缯,使诸行人皆见佛塔,思慕如来法王造化。”《长阿含经·游行经》,《大正藏》第1卷,第20页中。佛陀入灭之后,弟子们依照佛祖的嘱托,架起香木焚化了佛陀的遗体。大火过后,遗留下来了许多晶莹明亮、五光十色、击之不坏的珠子,此外还有一些身骨、牙齿、毛发未曾焚化掉。这便是佛舍利的来源。据记载,佛陀寂灭的消息传出以后,摩揭陀国、毗舍离国等七个国家的国王派遣使者至佛陀的火葬地拘尸那城收取舍利。起初,当地的末罗人不肯分给,经徒卢那调解,才将佛舍利平分给了八个国家。各国分到舍利之后,都带回国修建宝塔安奉。徒卢那将原来装过舍利的空瓶也带了回去,也建了一座宝塔安置供奉。迟到的孔雀王未能得到舍利,只好将释迦牟尼佛毗荼之后所遗留的灰炭带回建塔供养。这样,在古代印度就建起了十座大塔安奉释迦牟尼佛的舍利。《佛所行赞》所言:“八王起八塔,金瓶及灰炭。如是阎浮提,始起于十塔”《大正藏》第4卷,第54页上。,正指此事。舍利是梵文音译,指佛的遗体焚化之后结成的珠状物,这是其初始义。后来则连同佛陀遗留于世的其他物品,如骨、法、指甲等等都作为佛舍利。《大涅盘经后分》就很明确地说:“供养舍利即是佛宝,见佛即见法身。”《大般涅槃经后分》卷上,《大正藏》第12卷,第903页下。佛陀已经灭度了,佛法须永存,佛陀所开创的事业还必须进行下去,人们需要一个新的精神支柱团结信众,以扩大佛教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收取佛舍利修建佛塔供养,一则可以借之纪念伟大的佛陀,二则可以起到号召信众的作用,所以,意义格外重大。其实,印度半岛自古以来就有焚尸建塔纪念的传统,并非佛教首创。吠陀时代(前1500—前600年)的印度诸王死后都要修建一座半球形的坟墓。佛陀的父王净饭王在舍夷国病终,烧身收骨,藏置金刚函。《佛说净饭王般涅槃经》说:“时火焚烧大王身已,尔时诸王,各各皆持五百瓶乳,以用灭火。火灭之后,竞共收骨,盛置金凾,即于其上,便共起塔,悬缯幡盖及种种铃,供养塔庙。”《大正藏》第14卷,第783页上—中。及至佛陀寂灭后,佛之弟子们便沿用了这一风俗。由于塔中瘗埋有佛舍利,因此塔便成为佛的象征,对于塔的崇拜便等于对于佛的崇拜。今日佛教法事活动之中尚且保留的绕塔礼拜的仪式,大概就与此有关。佛陀涅槃约二百年时,孔雀王朝统治印度。约公元前273年至前232年间,第三代国王阿育王在位。他积极扩张领土,几乎统一了除印度半岛南部的所有国土。大约在公元前261年,阿育王征服印度东海岸的羯陵伽国(今印度奥理萨邦)。当时的征服战争异常残酷,“俘虏十五万,毒杀了十万人,死亡者还数倍于此。”阿育王法敕第十三号。也可能是因为血腥气太重,促使阿育王从战争的狂热之中清醒过来。他深深地谴责自己嗜杀成性的残暴行为,在沙门的感召下皈依了佛教。为了弘扬佛法,阿育王作了四件大事:一是树立法敕,宣示皈依(一些法敕仍然保留于世,是研究阿育王的第一手材料);二是召集高僧结集佛教经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