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北大凝聚态专业介绍.doc

格式:doc   大小:59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北大凝聚态专业介绍.doc

上传人:iris028 2019/12/21 文件大小:5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北大凝聚态专业介绍.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四、凝聚态物理专业简介北京大学凝聚态物理学科的前身是北大物理系在1952年院系调整后建立的固体物理专门化。2001年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成立,原物理系半导体、磁学、低温物理、固体结构、固体能谱专业合并成立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物理研究所,使本学科在组织体系上成为一个整体。本学科依托“人工微结构与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全国第一批硕士点和博士点,从1988年起成为高等学校第一批重点学科,2001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是我国主要的凝聚态物理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之一。本学科形成了多个具有相当实力和一定规模的学术团队。至2008年底,本学科共有教授24人,副教授19人,高级工程师12人,其中包括中科院院士甘子钊、杨应昌、秦国刚等3人,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3人,博士生导师24人,55岁以下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上述数字均不含双聘和兼职教师)。2004和2005连续两年,本学科的两个研究团队被评为教育部创新研究团队。凝聚态所尽力为所有研究人员创造自由、民主、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吸引优秀的教师、研究人员和研究生,使大家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展示自己的才华。目前凝聚态物理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凝聚态理论;高温超导体及其相关材料、物理与器件;半导体物理和半导体光电子学;磁性材料和物理;纳米结构和低维物理;宽禁带半导体物理和器件研究;表面物理与扫描探针显微学;非线性物理和生物技术。目前继续招收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主要有:;半导体纳米晶粒的电子态和有限固体中的电子态的理论研究;高温超导机制研究;新器件的物理基础研究;软物质和颗粒物质的理论研究;无序系统中的扩展态的研究;半导体量子阱和超晶格物理的研究及光子晶体物理的研究,材料性质的物理计算。、物理与器件高温超导材料的各种非均匀性的结构及其对超导电性的影响,特别是高温超导体的结物理、晶界物理、非平衡超导电性等;高温超导量子干涉器件(HTSQUID)的制备工艺、物理研究及应用的原理;介观超导电性,新材料和新结构的超导电性;高温超导体的磁通物理;纳米尺度上的超导电性,FET结构超导体、MgB2型超导体及其间的内在联系。、石墨烯的生长、掺杂、表征和物理性质;基于纳米材料的高性能电子器件的制备和相关器件物理研究。包括高性能肖特基二极管、存储器、金属-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ESFET)和新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ISFET)以及相关逻辑器件、生物/化学传感器等;基于纳米材料的新型纳光子器件的制备和物理性质研究。包括:直接禁带化合物半导体纳米线(带)/硅异质结电致发光器件、纳米光学微腔、纳米半导体光伏器件、纳米半导体光电探测器等;高效硅基有机发光器件,白光照明器件,和高效光伏电池的研究;硅基混合激光器的研究;硅基高效电致发光器件,高效光伏电池和新型存储单元及其物理的研究。比如,纳米硅/氧化硅(或其他介质),含有发光中心的硅基材料,新型硅光子学材料及其发光与存储功能。(方向)研究以磁性物理的基础研究为指导,致力于从宏观和微观电子结构、介观、界面等角度研究材料的磁特征,研究强磁晶各异性、高饱和磁矩、巨磁电阻、巨磁致伸缩和磁卡等效应的起源,了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