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1
文档名称:

传单MicrosoftPowerPoint幻灯片.ppt

格式:ppt   大小:327KB   页数:4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传单MicrosoftPowerPoint幻灯片.ppt

上传人:sanshengyuanting 2019/12/26 文件大小:3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传单MicrosoftPowerPoint幻灯片.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朱文婷概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由EB病毒所导致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少年。主要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喉炎、肝脾和淋巴结肿大,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单核样异型淋巴细胞。由于其症状、体征的多样化和不典型的病例在临床上逐渐增多,给诊断治疗带来一定困难。IM病死率约为1%~2%,EBV导致的潜伏性感染和增殖性感染特征,是日后发展为淋巴瘤、鼻咽癌等肿瘤的潜在威胁,故IM严重威胁着儿童的健康。病原学1964年由Epstein和Barr首次从患有恶性淋巴瘤非洲儿童的淋巴组织中发现。1968年由Henle等报道为IM的病原体。EBV属于疱疹病毒属,是一种嗜淋巴细胞的DNA病毒,主要侵犯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表面的CD21受体,与EB病毒受体相同。)病原学抗原衣壳抗原(VCA)早期抗原(EA)核心抗原(EBNA)膜抗原(MA)淋巴细胞决定的膜抗原(LYDMA)以上抗原均产生相应的抗体VCA-IgM是新近感染的标志流行病学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传染途径:口-口传播是重要的传播途径(病毒主要在口腔分泌物中),偶可经输血传播易感人群:主要见于儿童和青少年,6岁以的小儿得病后多表现为隐性感染或轻型感染流行特征:本病全世界均可发生,多呈散发性,全年均有发病,以秋末至初春为多,可呈一定规模流行,病后多可获得持久免疫。极个别亦有复发。发病机制EBV上皮细胞感染(唾液腺)咽部(扁桃体的B淋巴细胞)咽峡炎颈部淋巴结肿大持续带病毒其它部位B淋巴细胞血液多克隆B淋巴细胞活化多克隆抗体特异性抗体嗜异性抗体自身抗体等Tc产生作用于携带EBV的B淋巴细胞变异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性改变刺激其它B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一系列的临床表现肝脾肿大、心肌炎、肺炎、肾炎、神经系统表现等临床表现潜伏期:5~15天,大多10天,青年期可达30天发热:一般均有发热,体温38-40℃不等,无固定热型,热程大多1-2周左右,中毒症状多不严重咽峡炎:咽部、扁桃体、腭垂充血肿胀,可见出血点,伴有咽痛,少数有溃疡或假膜形成淋巴结肿大:大多数患者有浅表淋巴结肿大,在病程第一周就可出现,以颈部最为常见,肘部滑车淋巴结肿大常提示本病可能临床表现肝脾肿大:肝大者约占20%-62%,大多数在肋下2cm以内,可出现肝功能异常,并伴有急性肝炎的上消化道症状,部分有轻度黄疸;约半数患者有轻度脾大,伴疼痛及压痛,偶可发生脾破裂皮疹:部分患者在病程中出现多形性皮疹,如丘疹、斑丘疹、荨麻疹、猩红热样斑疹、出血性皮疹等,多见于躯干。皮疹大多在4-6日出现,持续1周左右消退临床表现严重的上呼吸道梗阻发生率约为1%-1‰,主要是因为舌、咽、腭、扁桃体形成的环状淋巴组织中的淋巴结肿大及周围组织的炎性水肿所致,呼吸道梗阻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组,但以年幼儿更为多见。临床表现其他约50%患儿早期可见眼睑浮肿,可能因淋巴管阻塞所致。可有神经系统症状,但少见,主要为急性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周围神经炎等。其它少见的有胸腔积液、心包炎、心肌炎、肾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