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EB病毒与相关肿瘤研究的新进展.doc

格式:doc   大小:21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EB病毒与相关肿瘤研究的新进展.doc

上传人:q1188830 2019/12/30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EB病毒与相关肿瘤研究的新进展.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EB病毒与相关肿瘤研究的新进展                关键词:爱泼斯坦-巴尔病毒;肿瘤;鼻咽癌摘要Epstein-Barr病毒(EBV),是一种DNA肿瘤病毒。感染人类,可以引起鼻咽癌、Burkitt淋巴瘤,也与胃癌、肺癌、淋巴上皮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本文就EBV与这些恶性肿瘤的相关性做一综述。关键词爱泼斯坦-巴尔病毒;肿瘤;鼻咽癌 EBV通过人类唾液传播,有嗜人B淋巴细胞特性。首先感染人口咽部组织上皮细胞,随后播散到周围血B淋巴细胞呈潜伏感染状态。世界上大多数人在幼儿期就可感染EBV,并终身携带。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事实说明EBV与多种肿瘤发生相关。 1EBV与鼻咽癌(NPC) 目前,在各种类型的NPC都已经检测到了EBV基因。还发现了有癌基因活性的病毒蛋白表达。Sam[1]检测26例有NPC临床症状而组织学正常的病例,其中3例EBNA1,BamH1A阳性,并且1年后这3例病人发生NPC。Yeung等[2]应用ISH证明了携带高拷贝EBV可能赋予肿瘤细胞一定的生长优势,使其成为优势细胞群,呈现转化特征。Pathmanathan等[3]研究了1811例不同类型的NPC,在11例原位癌和8例不典型增生病例中检出EBERs。应用Southern杂交出现7例中6例含克隆性EBVdNA,从而提出集中性细胞生长来源一个EBV感染细胞的假说。 NPC患者鼻咽粘膜非典型增生和非典型化生者IgA/VCA抗体滴度显著高于粘膜正常者、单纯增生和单纯化生者。对这两组进行追踪观察,发现前者NPC检出率明显高于后者。这表明EBV与非典型增生、非典型化{)生及NPC的发生有关。虽然EBV与NPC的发生关系密切,但尚无动物实验证明单独EBV可引起上皮性癌。亦还须证明EBV是否是NPC的唯一病因。 2EBV与胃癌 1990年Burke首次报道了1例与EBV相关的胃癌。1991年Shibata检测出伴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的未分化胃癌中有EBVdNA。次年[4],他检测了没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的胃腺癌128例,其中22例含EBVdNA。同时在淋巴结、肺或肝的转移灶中也存在EBVDNA。应用ISH法对EBV进行定位,发现阳性检测例的癌细胞核内及核仁中几乎都有EBERs表达。%,可发生于胃的各个部位及各种类型的胃癌中。这是最先认为EBV与胃癌相关的报道。但以上研究均未能肯定EBV在胃癌发生中的致癌作用。因为发现正常胃上皮细胞和浸润淋巴细胞中没有EBVdNA,并且胃正常粘膜上皮细胞不表达CD21。 Oda等[5]应用Southem杂交法检测具有淋巴细胞浸润的胃癌,发现了肿瘤细胞的克隆性增生和以一种附加体方式存在的EBV。提出感染发生在肿瘤转化之前,并与胃癌发生有关。Leoncini等[6]也提出,如果恶性转化后癌细胞才开始表达CD21,姥在肠型胃癌的非典型增生期,细胞也可因受体改变表达CD21而感染DBV,继发含EBV的癌细胞克隆性增生。Levine从而血清学角度证明癌细胞之EBV感染发生于癌变初期阶段或之前。 EBV相关胃癌在北美发病率为16%,日本7%~11%,中国(沈阳市)%[7]。与普通胃癌相比发病年龄无差异,男女比例3:1。病理学上,EBV相关胃癌在胃上部特别是贲门部癌的阳性率为最高。 3EBV与肺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