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浅论王渔洋的诗学观.doc

格式:doc   大小:21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论王渔洋的诗学观.doc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19/12/31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论王渔洋的诗学观.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论王渔洋的诗学观浅论王渔洋的诗学观作者:苏士成发布日期:2009-8-511:38:00来源:―从王渔洋《论诗绝句》三十二首说起理论是行动的先导。王渔洋能够首倡“神韵说”,主盟清初诗坛半个多世纪,其诗学观和诗学理论直接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而其诗学观和诗学理论集中反映在他的《论诗绝句》三十二首里面。一、《论诗绝句》三十二首的创作时间王渔洋(1634―1711),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桓台)人,顺治十二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谥文简。有《渔洋诗集》、《渔洋文略》、《带经堂集》、《渔洋山人精华录》等,论诗著作有《渔洋诗话》、《带经堂诗话》等,是清初诗坛领袖。《戏仿元遗山(元代著名诗人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二首》,是王渔洋的前期作品。作于康熙二年,王渔洋三十岁时。王渔洋《居易录》云:“余康熙癸卯(二年)在扬州,一日雨行如皋道上,得《论诗绝句》四十首,盖仿元裕之作。”编于康熙八年(1669)的王渔洋的早期作品集《渔洋集》中收录此作,题为《戏效元遗山论诗绝句三十六首附犹子浣(浣为王渔洋的侄子)注》,实录三十五首。王渔洋晚年自己选定的《渔洋山人精华录》中收录三十二首,题为《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三十二首》。二、《论诗绝句》三十二首的诗学观翁方纲《石洲诗话》云:“此诗(指王渔洋《论诗绝句》)„„与遗山之作,皆在少壮。然二先生一生识力,皆具于此,未可仅以少作目之。”王渔洋《论诗绝句》对从汉魏到清初的重要诗人都作了评论,可以看作是王渔洋的诗歌史论,体现了他的诗学观和诗学理论。(一)王渔洋研究诗歌史的方法弄清王渔洋诗歌研究及批评的方法,对于了解他的诗学观和诗学理论至关重要。王渔洋在《然灯纪闻》中云:“为诗要穷源溯流。先辨诸家之派,如:何者为曹、刘,何者为沈、宋,何者为陶、谢,何者为王、孟,何者为高、岑,何者为李、杜,何者为钱、刘,何者为元、白,何者为昌黎,何者为大历十才子,何者为贾、孟,何者为温、李,何者为唐,何者为北宋,何者为南宋,析如毫芒,学焉而得其性之所近。不然,胡引乱窜,必入魔道。”王渔洋所谓穷源溯流,是指对风格的辨析,即所谓辨体。辨体是王渔洋诗歌研究与批评的方法,也是《论诗绝句》主要的批评方法。(二)辨体既然提到辨体,有必要首先交待一下什么是辨体。辨体是对诗歌的艺术风格进行研究与批评的一个重要方法。尽管辨体中分析艺术风格也涉及内容,但内容并不是着眼点。辨体的方法源远流长。以辨体著称的学者首推宋代严羽,以后较有名的有元代杨士弘、明初高。严羽辨体的角度主要有两个,一是以时而论,如建安体、黄初体等,辨的是时代风格;二是以人而论,如苏李体、孟浩然体,辨的是作家风格。严羽辨体的目的是要树立正体,以汉魏盛唐之诗作为人们学****的典范。高则是以体裁为主来划分全唐诗,再在各种体裁中分立正始、正宗、大家、名家、羽翼、接武、正变、余响、旁流九格。(三)王渔洋运用辨体研究诗学的特点辨体的方法对王渔洋的诗学研究与批评产生了深刻而重要的影响。但他既不同于严羽是以作家、时代为考察的着眼点,也不同于高以诗歌体裁作为着眼点。而是把辨体的方法扩展到诗歌的内容或题材上,《池北偶谈》云:“作古诗,须先辨体。无论两汉难至,苦心摹仿,时隔一尘,即为建安,不可堕落六朝一语。为二谢,不可杂入唐音。小诗欲作王(维)、韦(应物),长篇欲作老杜,便应全用其体,不可虎头蛇尾。余向语同人,譬如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