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唐志勤禅师生平考.doc

格式:doc   大小:27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唐志勤禅师生平考.doc

上传人:iris028 2020/1/10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唐志勤禅师生平考.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唐志勤禅师生平考:志勤禅师是晚唐禅宗名僧,佛教史籍对其生平的记载互有出入。本文通过考证,认为志勤的俗籍是福州长溪(今福建霞浦),法号“源寂”;师承灵祐,开悟于湖南沩山,《联灯会要》、《五灯会元》将志勤禅师列入大安禅师法嗣之列以及有关志勤禅师的机缘语句方面的记载是后人篡改的。志勤禅师至迟于大中六年之前就返回闽中,咸通初年开创闽县灵云山,乾符元年开创仙茅院(属唐闽县与连江县地),乾符五年开创连江县东灵应院,志勤禅师住东灵应院达20年之久,约于光化年间(898~900年)外出云游,卒于外地。:唐代志勤禅师生平考证志勤禅师是晚唐禅宗沩仰宗名僧。由于禅宗灯录《祖堂集》、《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联灯会要》等对其生平的记载互有出入,现根据地方史籍以及碑铭资料作一番考证,这对研究南禅宗、沩仰宗以及福建佛教的历史都具有重要意义。现阐述如下。1、志勤的俗籍、法号有关志勤禅师的俗籍禅宗灯录有如下记载:《祖堂集》灵云和尚传载:“灵云和尚,„„师讳志懃,福州人也。”1这里的“懃”同“勤”,前者是后者的异体字,“志懃”即“志勤”。2《景德传灯录》志勤传载:“福州灵云志勤禅师,本州长溪人也。”3《联灯会要》志勤传载:“福州灵云志勤禅师,本郡长谿人也。”4《五灯会元》志勤传载:“福州灵云志勤禅师,本州长谿人也。”以上四则有关志勤禅师的俗籍的记载似乎不大一致。不过,据《唐书•地理志》记载可知:在唐朝,福州之地于景云二年(711年)名“闽州”,开元十三年(725年)更名“福州”,5天宝元年(742年)更名“长乐郡”。长溪为其辖县。显然,《景德传灯录》、《联灯会要》、1[南唐]静、筠:《祖堂集》卷第十九,《灵云和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影印本。2[宋]道原:《景德传灯录》卷第十一,《福州灵云志勤禅师》。中华大藏经本。3[宋]悟明:《联灯会要》卷第十,《福州灵云志勤禅师》。《续大藏经》第二编乙,第九套,上海:民国十四年十二月上海涵芬楼影印。4[宋]普济:《五灯会元》卷第四,《灵云志勤禅师》,苏渊雷点校,中华书局1984年版,上册。5[宋]欧阳修、宋祁:《唐书》卷四十一,《地理?五》“福州长乐郡”条。《二十四史》(缩印本),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11册,第292页。《五灯会元》的上述记载为正确,《祖堂集》所载简略,只涉及“州”,不涉及县。总之,志勤的俗籍为长溪县(今属福建霞浦县)。再者,从以上引文可知,各佛教史籍都不载志勤禅师的法号。但据宋《三山志•寺观》1连江县“东灵应院”条载:“初僧志勤参沩山,观桃花而悟,„„僧号‘源寂’”。《三山志》早于《联灯会要》1年成书,早于《五灯会元》70年成书。因此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笔者认为,《三山志》有关志勤禅师号“源寂”的记载可补佛教灯录记载之不足。2、志勤的师承与开悟地禅宗灯录中有关志勤禅师的师承的记载,概而言之有“师承灵祐”与“师承大安”二说。2《祖堂集》灵云和尚传载:“灵云和尚,嗣沩山,在福州。师讳志懃„„”。就是说,志勤师承沩山灵祐禅师。道原撰《景德传灯录》时将志勤列入沩山灵祐的法嗣之列,而《联灯会要》、《五灯会元》则将志勤列入大安禅师的法嗣之列。那么,孰是孰非呢?查《宋高僧传》、《景德传灯录》、《祖堂集》三部佛教史籍的大安传都没有发现志勤禅师与大安禅师师承方面3的记载。1953年福州西禅寺出土一方唐刻《唐福州延寿禅院故延圣大师塔内真身记》碑文详细记载了大安禅师的行状,然而碑文同样没有关于志勤与大安师承方面的记载,而《联灯会要》志勤传则载:“福州灵云志勤禅师,„„参长庆大安禅师,復游雪峰、玄沙之门。偶一日见桃花豁然契悟。作颂云:‘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叶落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4到如今更不疑。’举似大安。安云:‘从缘入者,永无退失,汝善护持。’”这则记载表明,5志勤是在福州长庆院参大安禅师后,偶然观桃花豁然开悟的。《景德传灯录》亦有观桃花悟道的记载:“福州灵云志勤禅师,„„初在沩山因桃华悟道,有偈曰:‘三十来年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华后,直至如今更不疑。’祐师览6偈,诘其所悟,与之符契。祐曰:‘从缘悟达,永无退失,善自护持。’乃返闽川„„”就是说,志勤是在沩山参灵祐禅师观桃花悟道的。《祖堂集》灵云和尚传载:“灵云和尚,嗣沩山,在福州。„„一造大沩,闻其示教,昼夜亡疲,如丧考妣,莫能为喻,偶覩春时花蕊繁花,忽然发悟,喜不自胜,乃作一偈曰:‘三十年来寻剑客,几逢花发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因白沩山和尚,说其悟旨。沩山云:‘从缘悟达,永无退失,汝今1[宋]梁克家:《三山志》卷三十四,《寺观类二?僧寺》连江县“东灵应院”条。文渊阁四库全书本。2[南唐]静、筠:《祖堂集》卷第十九,《灵云和尚》。3《唐福州延寿禅院故延圣大师塔内真身记》碑文拓本影印件见梵辉:《西禅古寺》福建人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