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文档名称:

论集资诈骗罪的司法认定.pdf

格式:pdf   页数:3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论集资诈骗罪的司法认定.pdf

上传人:dp4537 2016/2/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集资诈骗罪的司法认定.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目录摘要???????????????????????????????..IAbstract????????????????????????????????????????III引言???????????????????????????????.1一、集资诈骗罪主体的认定??????????????????????2(一)关于自然人主体和单位主体的区分??????????????2(二)关于单位主体资格认定?.??????????????????3二、集资诈骗罪主观方面的认定????????????????????5(一)关于非法占有目的?????????????????????.5(二)关于集资故意????????????????????????一7三、集资诈骗罪客观方面的认定????????????????????9(一)关于非法集资???????????????????????9(二)关于诈骗方法????????????????????????13(--)关于数额较大????????????????????????15四、集资诈骗罪与非罪、与相关罪的界限???????????????.17(一)集资诈骗行为与合法集资行为的界定????????????一17(二)集资诈骗行为与民间借贷行为的界定????????????一18(三)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界定??????????..19(四)集资诈骗罪与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和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的界定??????????????????????????一20(五)集资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的界定??????????????..21五、集资诈骗罪共同犯罪及罪数的认定????????????????.23(一)集资诈骗罪共同犯罪的构成????????????????..23(二)集资诈骗共同犯罪人的责任认定??????????????..24(三)集资诈骗罪罪数形态的认定????????????????..24结语?????????????????????????????????????????26参考文献?????????:????????????????????27致谢?????????????????????????????????????????30万方数据摘要近年来,集资诈骗犯罪率上升势头迅猛,严重侵害了我国的金融管理秩序和公私财产所有权。对于集资诈骗行为,我国的立法规范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再到趋于成熟的不断完善的改革过程。我国的刑法和相关司法解释对集资诈骗罪做了比较细致的规定,但是本罪在立法上的不明确性以及关于本罪刑法理论观点的不一致性,导致在实践中对于本罪的司法认定存在着诸多争议。基于此社会现状,笔者撰写本文,对集资诈骗罪进行具体分析。本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以是否以单位名义、是否体现单位意志和是否为了单位利益作为区分自然人主体和单位主体的判断因素。一人公司的股东如果不能证明其个人财产独立于公司财产,则该公司的犯罪应被认定为自然人犯罪。另外明确了具有经营存款业务授权的金融机构可以成为本罪的行为主体。通过集资动机、集资承诺、资金用途和资金返还这四个因素来考察本罪的非法占有目的,并指出本罪是法定的目的犯,只能由直接故意构成,不包括间接故意。概括出非法集资行为具有“行为的非法性、宣传的公开性、承诺的利诱性和对象的社会性”四个特征要件,肯定并分析了“口口相传”的宣传途径,并认为学理界将“社会公众”定义为“不特定的多数人”不完全适用于司法实践,应解释为不特定人或多数人。司法解释对“诈骗方法”的列举性解释限制了其外延,在司法实践中不应局限于该列举,而应注重本罪的实质内涵。有关本罪的“数额”认定,理论界主要有总数额、实际所得额、实际获利额、实际损失额以及行为后的隐匿数额和潜逃时的携款数额五种观点,笔者认为采用总数额说认定诈骗数额更为恰当。针对司法实务中集资诈骗罪的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问题,笔者提出了明确的界定标准。对于本罪与合法集资行为的界定,笔者提出应当从集资目的、集资手段、履约能力等方面来把握。对于本罪与民间借贷行为的界定,笔者提出应当从集资目的、主体范围、承诺利率等方面来认定。本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在犯罪构成上很相似,因此较难界定,笔者认为应当通过对侵犯客体、客观表现、犯罪目的与构成标准的比较来区分。对于本罪与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以及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的界定,笔者认为主要从犯罪客体、客观方面、犯罪目的、构成标准四个方面来判断。对于本罪与合同诈骗罪的界万方数据定,笔者认为应当从犯罪客体、犯罪对象、客观方面来比较。本罪由于面对的是社会公众,往往是以共同犯罪的方式实施犯罪活动,危害性也更大,因此有必要对本罪的主犯、从犯以及中间人的责任进行认定。对中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