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弦振动实验报告模板.doc

格式:doc   大小:80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弦振动实验报告模板.doc

上传人:读书之乐 2020/1/23 文件大小:8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弦振动实验报告模板.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弦振动实验报告弦振动的研究一、实验目的1、观察固定均匀弦振动共振干涉形成驻波时的波形,加深驻波的认识。2、了解固定弦振动固有频率与弦线的线密ρ、弦长L和弦的张力Τ的关系,并进行测量。二、实验仪器弦线,电子天平,滑轮及支架,砝码,电振音叉,米尺三、实验原理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认为波动是从A点发出的,沿弦线朝B端方向传播,称为入射波,再由B端反射沿弦线朝A端传播,称为反射波。入射波与反射波在同一条弦线上沿相反方向传播时将相互干涉,。这时,弦线上的波被分成几段形成波节和波腹。驻波形成如图(2)所示。图(2)设图中的两列波是沿X轴相向方向传播的振幅相等、频率相同振动方向一致的简谐波。向右传播的用细实线表示,向左传播的用细虚线表示,它们的合成驻波用粗实线表示。由图可见,两个波腹间的距离都是等于半个波长,这可从波动方程推导出来。下面用简谐波表达式对驻波进行定量描述。设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波为入射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的波为反射波,取它们振动位相始终相同的点作坐标原点“O”,且在X=0处,振动质点向上达最大位移时开始计时,则它们的波动方程分别为:Y1=Acos2p(ft-x/l)Y2=Acos[2p(ft+x/λ)+p]式中A为简谐波的振幅,f为频率,l为波长,X为弦线上质点的坐标位置。两波叠加后的合成波为驻波,其方程为:Y1+Y2=2Acos[2p(x/l)+p/2]Acos2pft①由此可见,入射波与反射波合成后,弦上各点都在以同一频率作简谐振动,它们的振幅为|2Acos[2p(x/l)+p/2]|,与时间无关t,只与质点的位置x有关。由于波节处振幅为零,即:|cos[2p(x/l)+p/2]|=02p(x/l)+p/2=(2k+1)p/2(k=.…)可得波节的位置为:x=kl/2②而相邻两波节之间的距离为:xk+1-xk=(k+1)l/2-kl/2=l/2③又因为波腹处的质点振幅为最大,即|cos[2p(x/l)+p/2]|=12p(x/l)+p/2=kp(k=)可得波腹的位置为:x=(2k-1)l/4④这样相邻的波腹间的距离也是半个波长。因此,在驻波实验中,只要测得相邻两波节或相邻两波腹间的距离,就能确定该波的波长。在本实验中,由于固定弦的两端是由劈尖支撑的,故两端点称为波节,所以,只有当弦线的两个固定端之间的距离(弦长)等于半波长的整数倍时,才能形成驻波,这就是均匀弦振动产生驻波的条件,其数学表达式为:L=nl/2(n=.…)由此可得沿弦线传播的横波波长为:l=2L/n⑤式中n为弦线上驻波的段数,即半波数。根据波速、频率及波长的普遍关系式:V=lf,将⑤式代入可得弦线上横波的传播速度:V=2Lf/n⑥另一方面,根据波动理论,弦线上横波的传播速度为:V=(T/ρ)1/2⑦式中T为弦线中的张力,ρ为弦线单位长度的质量,即线密度。再由⑥⑦式可得f=(T/ρ)1/2(n/2L)得T=ρ/(n/2Lf)2即ρ=T(n/2Lf)2(n=.…)⑧由⑧式可知,当给定T、ρ、L,频率f只有满足以上公式关系,且积储相应能量时才能在弦线上有驻波形成。四、实验内容1、测定弦线的线密度:用米尺测量弦线长度,用电子天平测量弦线质量,记录数据2、测定11个砝码的质量,记录数据3、组装仪器4、调节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