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说课稿模板.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说课稿模板.doc

上传人:读书百遍 2020/1/23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说课稿模板.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说课稿《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说课稿一、教材简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虽然文章短小,但论证严谨,思想深厚,本单元的读书方法正是要求学生学会“咀嚼”、“品味”。本文论述“人和”是决议战争输赢的症结,观点精辟,是影响深远的名篇。文章开始就鲜明地提出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本文论述的目的,并非是探讨战争夺胜的症结,而是论述“得道多助,失道者寡助”的思想。二、教学目的:1、能熟练朗读和背诵文章,积累文言知识。2、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重点、难点)3、了解孟子对“天时、地利、人和”论述的观点。三、教法、学法本文相同句式较多,合适诵读背诵,据此,我的教法是,引导学生重复诵读,直至背诵,在背诵中理解感悟课文深入的思想内容。七八年级学生学过不少诵读欣赏的古文,也学过不少议论的文章,本篇虽短小,但论证简洁严谨,因此要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了解论证方法。体味“和”的现实意义。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家现在读的文章一共仅有191个文字。文章篇幅虽然精短,但其中光辉的思想却闪耀几千年,传诵至今。请同学用心灵去感受这段文字的独特魅力。让我们一起走进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节课我们的学习任务是:请大家齐读。(二)检查预习1、走进背景对于孟子,你了解多少?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有“亚圣”之称。这篇文章写于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的时候。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了他的治国理想。孟子的政治主张是什么呢?多媒体出示。这短短190个文字,就阐明了作者希望君主能施行“仁政”的主张。我们一起翻译题目。(三)、学法推荐 1、儒学经典时代久远却意蕴深厚,如何深入地学习?看看一位大师的建议——屏显: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能够有得尔。——宋•朱熹 2、这段话给我们提炼出来读书的方法:学法——熟读、精思。作为一篇文言文,我们当然要翻译。(四)熟读 1、先让我们熟读课文     (1)、先听老师范读课文,在舒缓的音乐中感知课文内容(2)、学生放声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节奏。(3)、这些字音,你能读准吗?读音:粟夫畔寡划分节奏,要注意把修饰成分、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划分开,这样你就会读得抑扬顿挫,情深意明。注意排比句的节奏,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2、请同学们,借助课下注解,参考大屏幕上的注释,逐句逐段疏通文意。3、小组内交流不会的内容。4、文言知识积累(1)、是天时不如地利也(2)、池非不深也(3)、兵革非不坚利也(4)、委而去之(5)、人和(6)、域民(7)、固国(8)、威天下(9)、寡助之至(10)、亲戚畔之5、古今异义域:名词作动词用(原)界线—(限制)固:形容词作动词使国巩固(使动)威:形容词作动词威慑是:(代词)请同学们注意以下句子的翻译:1、是地利不如人和也2、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