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野草莓》影评.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野草莓》影评.doc

上传人:wxc6688 2020/2/1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野草莓》影评.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灵魂的救赎—浅评《野草莓》荣获柏林金熊奖的瑞典影片《野草莓》,是现代电影“教父”伯格曼的经典力作,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心理分析影片。初次看到这部影片时,感觉剧情不是很难懂,只是导演在表现人性心理的过程中,让我比较难以分清梦境与现实,或许正如伯格曼导演自己所说的:电影不是一种记录,而是一种梦幻,拍电影是一种虚幻的现象,而这也正是我的生活方式。是的,导演正是凭借这样一种电影理念,将这部影片拍出了一种梦幻的风格,然而在这种梦幻的外表之外,则是人的灵魂所在。下面我就自己的观点浅评这部影片。影片在剧情上可以说是明白易懂的。主要讲述了一位将要授予荣誉博士,事业有成但性格怪异的老医生在去往兰德的路途中的一系列梦境与现实的呈现。通过影片我们可以知道,主人公伊萨克除了是个受人尊重、事业有成的人之外,他的个人生活可谓是一塌糊涂,婚姻失败,家庭生活不和谐,与自己的儿子关系不好,他自以为是,封闭自己,不与他人进行情感的交流。从这个层面上来讲,他的一生算不上是圆满成功。然而,影片的精彩之处不是在于表现主人公这些人性上的弱点,而是通过怎样一种的手段来表现这种人性的缺失,以及带给自己灵魂上的痛苦。这种表现方式是极为巧妙的,在老人去往接受殊荣学位的路上,发生了一系列的梦境与现实的交错呈现,回忆了自己的初恋与现实生活,对自己在做人上的彻底失败,所作的深刻的检讨。影片在表现这些的时候,都充满了深刻而感人的反省、忏悔与救赎意识。梦境与现实穿插,过去与现在相接,不仅仅是在单纯地叙事意义上的关系。影片中多次出现的梦境场面,也不再是单纯的为了交代现实故事的前史,来让观众了解剧情展开之前的一系列场景,而是向观众揭示出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生活,主人公渴望得到心灵的纯净,渴望回到最初的纯真。此时此刻,此情此景的梦境,便成了一种心灵的透镜。这种简单的情节,与不简单的梦境融合,传达出一种感染心灵的情感效果。在这种现实与梦境的交融展现中,引起观众对自身的深刻思考,同时对未来充满了想象,以梦境的形式展现了现实意义。作为一部心理分析影片,导演可谓将人物的精神心理分析的极为透彻。在影片的后半部分,主人公讲到,人老了之后的行为之一就是:童年的回忆会越来越清晰的浮现出来,而壮年时期的种种大事却反而模糊,以至于消失。我想这就是一种“黑白荒漠”现象吧。在风烛残年之际,事业上已经获得极大成功的自己,在生活上却是那么的一塌糊涂。这个时候,围绕他的只剩孤独,还有等待死亡的来临。这种孤独,致使风烛残年的伊萨克感到恐惧,感情陷入重重危机,不但在与亲人僵硬的关系中步履维艰,还要夜夜遭受噩梦的侵袭。一次次梦境的出现,都让自己的心灵饱受煎熬与痛苦的折磨。然而死亡的气息同时也笼罩着他,像一团越发收紧的绳子勒紧了自己的喉咙,以各种恐怖的面目化身出现在他的脑海之中,他无法再去满怀喜悦的等待欣赏自己即将获得的殊荣,此刻他所承载的只有心灵上的深刻忏悔与不安,他渴求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灵魂得到救赎,得到亲人的安慰。梦境就像是一面镜子,照亮了少年时的种种往事,父母的严厉与冷漠,初恋情人的决然离去,驱走了残留在他心头仅存的温情,孤独的背后,则是无尽的感情荒漠。然而之后,尽管一心倾注事业的伊萨克成就显著,却依然无法阻挡家庭成员之间的冷漠与自私,情感的缺失让儿子失去了爱的信念,在得知妻子怀孕之后,依然决定不要孩子,表示坚决不会担负这样的责任。当儿媳妇向伊萨克含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