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十大看点《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不空气调节设计规范》新规范癿十大看点1室外空气计算参数室外空气计算参数对于负荷计算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数据。在《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发布之前,大部分暖通行业人员使用的是1987年版《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中的室外空气计算参数。由于环境温度的变化,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计算参数已不适用于当前的负荷计算。为保证暖通空调系统设计的准确性和节能性,本次规范编制所使用的原始数据来自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气象资料室。规范编制初期是2009年,还没有2010年的基础数据,由于气象部门建议最好选用整十年的气象参数作为基础计算数据,因此编制组选用1971年,2000年的数据整理计算形成了附录A。2010年底,规范编制进入末期,为了能使设计参数更具时效性,编制组又联合气象部门计算整理了以1981年,2010年为基础数据的室外空气计算参数。经过对比,1981年,2010年的供暖计算温度、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及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温度上升较为明显,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温度等夏季计算参数也有小幅上升,以北京为例,供暖计算温度为-?,7?。考虑到近两年来冬季气温较往年同期有所下降,如果选用1981年,2010已经突破了-年的计算参数,与原数据相比跨越较大,对工程设计,尤其是供暖系统的设计影响较大,为使数据具有一定的连贯性,编制组在广泛征求行业内部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最终决定选用1971年,2000年作为室外空气计算参数的统计期。2舒适与节能的室内设计参数随着我国对节约能源意识的不断加强,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只有制定合理的室内设计参数,才能科学的计算冷、热负荷,选择经济合理的供冷及供热设备,达到建筑节能的目的。室内计算参数主要是指建筑室内的温度、相对湿度、风速以及新风量等,这些参数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室内的热环境以及建筑的能耗。室内各计算参数,对于室内热舒适和空调系统能耗的影响程度是各不相同的,有些参数的变化对室内热舒适环境影响较大,对能耗影响却较小,而有些参数的变化则恰恰相反,因此如何均衡地考虑舒适和节能是制定室内设计参数的关键。对于供暖室内设计温度,基于节能的原则,本着提高生活质量、满足室温可调的要求,在满足舒适的条件下尽量考虑节能,因此选择偏冷(-1?PMV?0)的环境,将冬季供暖设计温度范围定在18?,24?。从实际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建筑供暖设计温度为18?,20?。对于舒适性空调的室内设计参数,考虑不同功能房间对室内热舒适的要求不同,分级给出室内设计参数,热舒适度等级由业主在确定建筑方案时选择。3民用建筑室内设计新风量关于"每人所需最小新风量"的讨论涉及两类主要观点:一是消除异味和污染物,保证人的健康舒适;二是尽可能减少疾病传播。规范组对Yaglou传统新风理论、,并且对国际相关标准ASHRAEStandard62、prENV1752、DIN1946、CIBSEGuideA、NKB-61、《日本医院设计和管理指南》进行比对研究,分别对公共建筑主要房间每人所需最小新风量、设置新风系统的居住建筑和医院建筑、高密人群建筑每人所需最小新风量的确定方法进行了规定。4散热器供暖供回水温度以前的室内供暖系统设计,基本是按95?/70?热媒参数进行设计,实际运行情况表明,合理降低建筑物内供暖系统的热媒参数,有利于提高散热器供暖的舒适程度和节能降耗。近年来,国内已开始提倡低温连续供热,出现降低热媒温度的趋势。规范组通过研究发现:对采用散热器的集中供暖系统,综合考虑供暖系统的初投资和年运行费用,当二次网设计参数取75?/50?时,方案最优,其次是取85?/60?时。同时规范组调研发现:国外集中供热系统的二次网供回水设计参数存在向低温供热发展的趋势。其中丹麦、芬兰、德国、波兰和韩国等国家由于其纬度与中国北方供暖城市的纬度相近,因此这些国家的供热系统更有参考价值,这些国家的集中供热系统二次网的供水温度参数约为70~80?,二次网回水温度参数约在40~65?之间,二次网的供回水温度多采用70/40?、70/50?、80/60?、75/65?等设计参数。目前,欧洲出现60?以下低温热水供暖,这也值得我国参考。5复合通风目前,我国民用建筑中大空间建筑逐步增多,采用复合通风系统通风效率高,通过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手段的结合,可节约风机和制冷能耗约10%,50%,既带来较高的空气品质又有利于节能。复合通风系统是指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在一天的不同时刻或一年的不同季节里,在满足热舒适和室内空气质量的前提下交替或联合运行的通风系统。复合通风系统设置的目的是增加自然通风系统的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