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医患关系——拿什么拯救你医患之间,无论是“医”还是“患”,其出发点都只有一个——让病人康复起来。这本该是一对互相协作、目标统一的“利益共同体”,也是最应该互相信任的两个群体,为何却表现出了势如水火的对立?本该悬壶济世的良医为何一跃成为草菅人命的杀人凶手?患者叫屈医生喊冤,医患"战争"此起彼伏为哪般?据悉,南海红十字会医院刚创造了“死婴复活奇迹”。生命本须敬畏,创造复活奇迹理应赞扬,然而这绝不是件值得欢欣鼓舞的事情,恰恰相反,所谓奇迹,不过是一起活婴当死婴弃、漠视生命的悲剧。据报道,10月26日清晨,刘冬梅在该院两名护士帮助下早产下一婴儿,被告知产下的女婴已死,被装塑料袋丢进厕所。半个多小时后赶到的亲属要求查看,却发现“死婴”竟还在动,是活婴,性别也不是护士所说的女婴,而是一名男婴。这只有在影视剧中才能找到的一幕,已然发生在我们现实的社会生活中。难以想象,是怎样一种心态支撑着他们面对脆弱的生命而目不能视?是何种强大的力量支撑着他们在人命关天的求生挣扎中耳不能闻?是多少沉稳的行医处事作风支撑着他们残忍的定义生命的留或弃? 我们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他们。然而我们还不料,也不信他们竟会视生命为草芥。判死、弃婴、谎骗,在一系列行为事实面前难以想象他们是原本令人尊敬的救死扶伤大使。人心毕竟都是肉长的,我们或许真的要听听他们的辩解,摸摸他们在如此草率对待一个幼小生命到来时的良心。难以想象,当“复活”小孩能够问他们为什么如此“礼遇”他时,他们言何以对?我们整个社会又该如何作答。有时候,善与恶,就在一念之间。2006年,一种新的“职业”——“医闹”新鲜出炉。“医闹”们每天穿梭于各大医院之间,努力寻找“商机”,然后再采取扰乱医院就诊秩序的方式,向医院索取高额的赔偿。在医疗纠纷当事人获得了医院的赔偿后,他们再与其分红。2006年12月4日上午10时许,一家红会医院遭到四十余人围堵,陷入瘫痪。这些人自称患者家属,怀疑医生处置不当导致患者不治,他们分布在门诊部各个角落,对前来就诊的病人进行拦阻。七八名女子并排堵在门诊楼的大门口,对前来就诊的患者齐声高喊“无良医院医死人”,“来一个死一个,来两个死一双”。另一些亲属在抢救室设置灵堂,他们将死者摆在病床上,在周围堆放祭品,随后跪拜在病床下方,点燃香火开始哭号。下午3时30分,包括特警和防暴警在内的共百余警力先后赶到现场,局面才好转,死者亲属情绪有所稳定。2006年12月底,深圳市山厦医院医生护士戴钢制头盔上班,不仅值班医生在诊室内戴着钢盔给病人看病,连护士也不戴护士帽而用钢盔代替。医院其他工作人员,包括杂工和财务人员也戴上了钢盔。原来,医院因为与一死亡患者的家属发生纠纷,医生护士遭受一伙人围攻谩骂,为了安全,医院才出此下策。类似有关医患关系的“拉锯战”,一直是舆论焦点。指责医生极端不负责,草菅人命的个案,可以举出很多;患者医闹,无事生非的个案,几乎一样多。然而,这种“战争”没有赢家,只是激化本已紧张的医患关系。当医患关系不再是信任,而是猜忌、防范、敌对时,谁都是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