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路面基层和基层材料2.pptx

格式:pptx   大小:237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路面基层和基层材料2.pptx

上传人:薄荷牛奶 2020/2/16 文件大小:23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路面基层和基层材料2.ppt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击实试验材料:掌握:击实试验步骤、要点与计算;公路:掌握: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击实试验步骤与计算;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击实试验方法目的和适用范围 (1)本试验法适用于在规定的试筒内,对水泥稳定土(在水泥水化前)、石灰稳定土及石灰(或水泥)粉煤灰稳定土进行击实试验,以制稳定土的含水量——干密度关系曲线,从而确定其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2)试验集料的最大粒径宜控制在25mm以内,最大不得超过40mm(圆筛孔)。 (3)试验方法类别。本试验方法分三类,各类击实方法的主要参数列于表8-13。试验步骤实验前应将所需各种仪器设备准备齐全,测量设备应满足精度要求;调试击实仪器,检查其是否运转正常。甲法(1)四分法逐次分小,(对于细粒上)(对于中粒土)。(2)预定5-6个不同含水量,%%,“且其中至少有两个大于和两个小于最佳含水量;(3)喷洒拌料(如为石灰稳定土和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可将石灰和试料一起拌匀),然后装入密闭容器或塑料袋内浸润备用。浸润时间:粘性土12-24h,粉性土6-8h,砂性土、砂砾土、红土砂砾、级配砂砾等可以缩短到4h左右,未筛分碎石、砂砾和砂2h(4)加有水泥的试样拌和后,应在lh内完成下述击实试验,否则作废(石灰稳定土和石灰粉煤灰除外)。(5)将击实筒放在坚实地面上,装入试样(仍用四分法)400-500g(等于或略高于筒高的1/5),整平并压紧;击实时,击锤应自由铅直落下,落高为45cm,锤迹均匀分布。第一层击实完后,检查该层高度是否合适,“拉毛”,进行其余四层试样的击实。最后一层超出试筒顶的高度不得大于6mm,超出高度过大的试件应该作废。(6)用刮土刀沿内壁削挖(使试样与套环脱离)后,扭动并取下套环。刮平、修补试样,擦净试筒的外壁,称其质量并准确至5g.(7)取出试样,从上到下取两个有代表性的样品(可将脱出试件用锤打碎后,用四分法采取),测定其含水量,%。两个试样的含水量的差值不得大于1%。所取样品的数量见表8-14〔如只取一个样品测定含水量,则样品的质量应为表列数值的两倍)。烘箱的温度应事先调整到110℃左右,以使放入的试样能立即在105-110C的温度下烘干,凡已用过的试样,一律不再重复使用。乙法在缺乏内径lOcm的试筒时,以及在需要与承载比等试验结合起来进行时,采用乙法进行击实试验。本法更适宜于粒径达19mm的集料。(细粒.)(中粒上)。(2)每层取制备好的试样约900g(细粒土)或1100g(中粒土),每层的锤击次数为59次。丙法(1),分三次倒入筒内,整平其表面,并稍加压紧;按所需击数进行每一层试样的击实(共击98次)。(2)含水量的测定:有代表性的样品:内部、上到下取样,且四分法样品数量:两个,不少于700g,一个,不少于1400g烘干温度:105-110℃的温度下烘干。精度:%。两个试样的含水量的差值不得大于1%。问题:表面“拉毛”,试样超出高度6mm应该作废。计算1、稳定材料湿密度:ρw=(Q1-Q2)/V2、稳定材料干密度:ρd=ρw/(1+)3、制图干密度为纵坐标,含水率为横坐标,绘制含水率-干密度曲线,曲线为凸形曲线最大干密度:驼峰形曲线顶点的纵坐标;最佳含水量:驼峰形曲线顶点的横坐标;4、超尺寸颗粒的校正当试样中大于规定最大粒径的超尺寸颗粒的含量为5%-30%时,按下式对试验所得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进行校正(超尺寸颗粒的含量小于5%时,可以不进行校正)。典型的击实曲线结果整理1、两次平行试验,(细粒土),(中粒土、粗粒土)%(最佳含水率小于10%)%(最佳含水率大于10%)2、密度保留小数点后三位有效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