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华夏古乐1.doc

格式:doc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华夏古乐1.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2/2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华夏古乐1.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华夏古乐第一课时:歌曲《苏武牧羊》一、教学目标(一)通过演唱、欣赏和创作活动,感受和体验我国古代歌曲和乐曲的风格特点,能够对我国古代音乐有兴趣,从而树立关注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态度。(二)学会演唱歌曲《苏武牧羊》,体会歌曲的悲壮、深沉的情绪,并能够用悲壮、赞颂的感情来演唱歌曲。(三)知道我国有辉煌的古代音乐文化,知道中国古代乐器——古琴和埙的形状,并记住它的音色。二、教材分析:《苏武牧羊》《苏武牧羊》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风格、广为流传的著名学堂乐歌。它产生于民国初年(1912),流行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该曲在一些歌集和刊物上常称“古曲”,本教材也沿用惯例称《苏武牧羊》为“古曲”。关于该曲的词曲作者说法不一,有待考证。作词者一说山东蓬莱翁曾堃,一说辽宁盖县蒋荫棠;作曲者一说辽宁盖县田锡侯,一说北京白宗魏。《苏武牧羊》歌曲内容取自汉武帝时,苏武(?—前60)出使匈奴,被囚禁19年而不屈的故事。歌颂苏武“留胡节不辱”的崇高气节。歌词用长短句写成,结构严谨,语言简练、朴素生动、通俗易懂,着重描写北海环境的艰苦、恶劣和苏武对祖国亲人的怀念之情,而这一切又是为了突出苏武的“心如铁石坚”、“大节定不亏”的高风亮节,歌词的爱国主义感情十分突出,使歌曲倍加感人。关于歌词的修改,原歌词的结尾是:“能使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现改为“一片丹心忠贞不屈美名千古垂。”现歌词有利于民族团结教育。根据歌曲《苏武牧羊》的旋律和故事创作的器乐曲有:中胡协奏曲《苏武》和民族管弦乐曲《苏武》。《苏武牧羊》曲调采用了我国民族五声调式。音乐运用调式转换,由徵调式转入宫调式,又回到徵调式,既统一又富于变化,增强了歌曲的表现力。曲调流畅,古朴苍劲,悲壮深沉,有着浓郁的汉族民歌特色。是一首思想性强、艺术性高的优秀传统歌曲。歌曲一开始,以平稳徐缓的节奏,豪放刚劲的旋律,塑造了苏武忠贞不渝、大节不亏的形象,随着乐思的发展,旋律出现了四度、八度大跳和有规则的下行级进,充分表现了苏武慷慨激昂的内心感情。全曲分上下两阕,共32小节,开始的3小节短句具有引子的性质,是全曲的核心。除引子外,全曲其他部分可以划分为五个乐句。第一句,第4—7小节;第二句,第8—11小节。歌曲这两句为徵调式,从12小节开始转为宫调式。第三句,第12—15小节;第四句,第16—19小节。歌曲这两句为宫调式,从20小节开始又转回到徵调式。第五句,第20—23小节。该句回到徵调式。一般乐谱为了方便未作转调记谱,但是实际上已经转调。乐曲采用民间音乐中的“背工调”手法,有清角音“4”,而不用角音“3”,显示出北方民间歌曲的风格。共中“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句,则改用“3”,而不用“4”,前后形成调式上的对比,加强了坚定、诚挚的情感。3、学****歌曲《苏武牧羊》歌唱知识:歌唱的共鸣:正确运用歌唱共鸣,是使歌唱发声圆润、丰满宏亮的重要手段。人体各共鸣器官在歌唱发声时应联成一体协同参与共鸣,即运用联合共鸣的方法,不可追求某部位的单一共鸣,否则将损害良好的发声和声区的协调统一。不同的音区(高音区、中音区、低音区)联合共鸣各有所侧重。高音区应以头腔共鸣为主,口腔咽腔共鸣及胸腔共鸣为辅(所含成分逐次减少);中音区应以口腔、咽腔共鸣为主,兼有少量头腔共鸣及胸腔共鸣;低音区则以胸腔共鸣为主,辅以少部分口腔咽腔共鸣兼及少许头腔共鸣。歌唱发声应使各声区协调统一,为此必须适当调节联合共鸣中各部位共鸣成分的比例,使声区间转换过渡不留痕迹,转换过渡在换声点前即应渐次进行,不可突然。需要细心体会良好转换时的感觉,并逐步运用圆熟。歌唱共鸣的运用关键在于口腔、咽腔、鼻腔的通畅与正确调节。共鸣腔的通畅,要求打开口腔(硬腭稍向上提,下颌充分自如地下沉)和喉咽腔与口咽腔、软腭(雍垂)提起,舌身平放,喉头相对稳定而放松。中小学生在变声期前应多引导练****口腔、咽腔及头腔等上部共鸣歌唱,胸腔共鸣的运用不应过早要求,并要逐步地、有节制地指导练****聆听范唱,通过范唱使学生对歌曲的情绪有一个清晰、完整的印象,激发学生对歌曲学****的兴趣。注重歌曲处理,引导学生深沉、悲壮的歌声演唱歌曲,表达歌曲的情绪。要让学生自己来探索歌曲处理的方式,包括歌曲情感的处理和演唱形式的处理,展开讨论并试一试,看怎样演唱效果更好。要使学生从音乐的表现上学会如何理解、表达歌曲的感情。:(1)有关苏武的历史资料:《苏武牧羊》是反映公元前101年汉武帝执政时期的历史事件。汉朝时期,北方的匈奴常常侵扰边境。汉武帝击败匈奴,北方才得到安定。公元前101年匈奴具侯单于(读chanyu,古代时对匈奴君主的称呼)新立,派使臣到汉朝修好,为了答礼,汉武帝委任苏武为“中郎将”率众出使匈奴。苏武,字子卿,是一位廉洁正直,有胆量骨气的人。他奉命率领副使张胜,随员常惠等一百多人出塞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