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水电站实习报告【四篇】|水电站实习报告xx免费发布水电站实习报告【四篇】,更多水电站实习报告【四篇】相关信息请访问【导语】大搜集的范文“水电站实习报告【四篇】”,供大家阅读参考,查看更多相关内容,请访问实习报告频道。水电站实习报告【一】这次认识实习是在攀枝花二滩水电站进行的。09年7月13日的上午,阳光明媚,情绪也暖暖。每个人精力充沛。都很期盼也很珍惜这次短暂的认识实习机会。二滩简介二滩水电站是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攀枝花市境内的雅砻江干流下游河段上,距雅砻江与金沙江的交汇口33公里,距攀枝花市约40km。是雅砻江干流上规划建设的21座梯级电站中的第一座。1991年9月开工,1998年7月第一台机组发电,XX年完工。电站装机容量330万千瓦,是我国20世纪末建成投产的水电站。二滩选址很幸运,有遇到开闸泄洪。在还没有到达水电站的时候,我们就能感受到那股很强大的水汽,迎面扑来,很凉很舒服……我们首先参观的是二滩的大坝。很感谢那些技术人员认真地为我们讲解,耐心地回答我们提出的各种问题……从中我了解到,这个电站从规划选点到建成投产花了30多年,许许多多的专家、学者为之倾注了智慧和心血。二滩水电站的混凝土双曲拱坝高达240m。由于它的泄洪流量大,河谷相对较宽,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无论是它承受的水压荷载还是泄洪功率,在当时世界上已建成的双曲拱坝中均居首位。因此,在工程设计中,有不少技术难题都需要勘测、设计和科研人员去努力攻克。在20多年前的技术条件下,如何评价坝址和库区的区域地质问题,能否具备建设高坝的条件,我国是否有潜力自己来设计这样的高坝,是国家对这个项目进行立项决策首先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早在1980年11月,时任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北京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院长的张光斗老师,在听取二滩首任设计总工程师殷开忠同志的汇报后,就亲临电站坝址进行查勘,与成都院领导深入交换意见。回北京后,又就查勘二滩坝址的状况和意见向清华大学党委做了书面汇报,并写信给成都院领导,就二滩设计中的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了系统的意见。他以自己的丰富经验和渊博的知识,首先肯定了二滩可行性研究工作的主要结论,明确指出二滩坝址的地质条件总的说来不错,具备修建高坝条件;双曲拱坝的下游消能防冲问题,能够采用分散消能的方式予以解决;采用地下厂房方案,对解决施工导流和高边坡稳定问题有利,能够作为主要方案继续深入研究。与此同时,他也提出了一系列十分中肯和重要的指导性意见。例如,对于高水头大泄量下的泄洪消能设计,他强调“鸡蛋不能装在一个篮子里”,强调泄洪建筑物的布置首先要限度地保证常遇洪水的安全下泄。他的这点重要推荐,为日后部署水工模型试验,最终采用拱坝坝身泄洪表孔、泄洪中孔和右岸泄洪隧洞联合泄洪,坝趾下游设钢筋混凝土水垫塘的泄洪消能方案指明了方向。工程建成后,经1999年汛期的原型观测,证明该方案是成功的。此刻,分散消能已成为我国窄峡河谷中高水头大泄量水电站的泄洪消能模式,为之后的许多高坝工程设计带给了经验和借鉴。 1991年9月14日,二滩水电站正式开工建设。1998年7月第一台机组发电,XX年完工。这天,二滩水电站已完全竣工并在正常运营。大大地缓解了四川和重庆的电力供需矛盾。二滩水电站的地质构造坝址处河谷狭窄,枯水时水面宽80~100m,两岸山高300~400m,左岸谷坡25°~45°,右岸谷坡30°~45°。基岩由二迭系玄武岩和后期侵入的正长岩以及因侵入活动而构成的蚀变玄武岩等组成,岩体坚硬完整。河床覆盖层厚度一般为20~28m。坝址区仅有小的断层和破碎带,多半以中高角度与河床垂直或斜交,且延伸短小,连贯性差。库区不存在永久性渗漏问题。距坝址80~83km的大坪子,有一处近3亿m3的大滑坡体,但处于稳定状态。坝址地区基本地震烈度为7度。设计烈度为8度。坝址以上流域面积万km2,约占雅砻江整个流域面积的90%。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1670m3s,年径流量527亿m3,实测流量11100m3s,发生在1965年8月10日;调查历史流量16500m3s,发生在1863年。正常蓄水位1200m,相应库容58亿m3;死水位1155m,相应库容亿m3;调节库容亿m,属季调节水库。大坝按千年一遇洪水设计,洪水流量20600m3;相应库水位1200m,50XX年一遇洪水校核,流量23900m3/s,相应水位,库容亿m3,可能洪水流量30000m3s。坝址处多年平均输沙量2720万t,多年平均含沙量/m3,实测含沙量/m3。水库面积101km2,水库淹没耕地1656hm2,迁移人口26823人。二滩水电站的枢纽布置大坝海拔1205米,为混凝土双曲拱坝,坝高240米。为使坝体应力分布均匀,坝肩推力更偏向山体,有利于坝身稳定,水平拱圈为二次抛物线,拱冠梁的上游面为三次多项式曲线。坝顶高程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