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包公.doc

格式:doc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包公.doc

上传人:875845154 2016/2/2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包公.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教学目标:、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理解“审”、“懊悔”、“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的意思。,精读课文中“审驴”部分,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并品味对人物语气、动作、表情描写的妙处,学****侧面描写的作用。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描写包公语言、动作、表情的词句体会包公办案的深思熟虑和足智多谋。教学过程:一、,在我们中国的戏曲舞台上,曾塑造过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出示包公图片)你们看-他的脸像木炭一样黑,在他的额头上印有月牙,他一身正气,秉公断案,他就是??(教师板书:包公)“公”是古人对人的一种尊称,他原名包拯,有很多官衔,还当过开封府府尹,是个大官。(教师板书课题:包公审驴)学生齐读课题。二、理清文章脉络1、请打开语文书40页,回忆一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概括,师指导)2、看来“驴”在这个故事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能不能根据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给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加上小标题。(调换驴〈如果说“丢驴”就加以引导〉——告驴——审驴——找到驴)3、在这个故事中,你认为这出戏最精彩的是哪一部分?那些段在讲“审驴”?(3——9).三、研读课文(一)学****告驴“部分1、在这个故事中,最先出场的是谁?接着呢?他来干什么?他怎么向包大人申述冤屈的?①在第3自然段中勾画出刘五说的话读一读。②什么叫“冒名顶替”谁冒充谁的名,谁顶替了谁?2、两头驴长得什么样?在课文里找到描写这两头驴样子的词语说一说。3、差别再大不就是一头驴嘛,刘五为什么非要告这头驴呢?再读读第一自然段勾画有关的词句。①“唯一”是什么意思?如果没有了这头驴,刘五一家会怎么样啊?②引读这段话。“正因为这头驴是刘五家唯一的财产,所以刘五-----”读出刘五对驴的喜爱和赞叹。4、丢了家里唯一的财产,丢了自己的宝贝,刘五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找出描写他丢驴后心情的词语说说?①理解什么是“惊慌失措”?什么叫“懊恼”?②丢了自己的宝贝,惊慌失措的刘五来到大堂上,看着这毛色难看的驴刘五又气又恨,于是他对包大人说——(生读句子)过渡:告驴—原本荒唐的事,现在细细分析起来,倒也顺理成章。就这样,刘五带着气愤、带着后悔、带着对包公的敬仰、带着找回老驴的希望,要状告这头瘦驴。一桩不大不小的案子摆在了包大人面前。(二)学****审驴“部分1、包公是怎样审驴的呢?2、自学提示:①默读课文3-9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出包公说的话。②从每句话中提出一个关键字。①他讲了几句话?同学们都找到了吗?(多媒体出示句子)一起读一读。②你们从这三句话中提取出哪三个字?③这三个动词非常准确的概括出了包公三句话的意思。4、在威严的衙门里,在公堂之上,包大人会用一种什么样的语气说这三句话呢?(严肃、威严)谁愿意来扮演扮演包公,读读他说的话(抽三个学生朗读)。其余同学和老师一起读叙述部分。5、经过这么一关、一打、一放最后结果怎样?我们一起读一读故事的结尾。教师引读10-12自然段6、包公为什么能顺利破案,你知道这其中的玄机吗?补充资料驴能像马一样识途(多媒体)7、包公尽可以饿驴、打驴,驴自然会去找他的主人,可是包公为什么一定还要威风凛凛的升堂、拍惊堂木。还要大声叫喊呢?驴能看懂能听懂吗?8、他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与其说他在审驴,到不如说他是在演————戏。这出戏是演给谁看的啊?9、我们一起来看看审案过程中人们的反映。迅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人们反映的词句用波浪线勾画下来。读一读①与此同时,这个消息向四面八方传开了,人们都十分吃惊,这真是有生以来闻所未闻的奇案。②次日,到庭听审的不只是几十号人,而是有好几百人了,他们个个都想来看看热闹。10、从这两句话中你感受到人们是带者一种什么心态来听审的?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11、包公为什么大张旗鼓的审驴,仅仅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吗?包公还有什么目的?(学生讨论)12、学到这里你认为包公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想对包公说什么?13、包公审案的过程真是幽默、诙谐,充满了喜剧色彩啊。我们再来读读课文3-11自然段,男孩子来扮演这位足智多谋的包公,女孩子读叙述部分。四、学文明理1、学完这个故事,想一想,这个故事里都有谁使用了计谋?结果如何?①包公使用了计谋,巧妙的抓住了小偷。②刘五不得已告驴,找回了自己的驴。③小偷也使用了计谋:他将驴调换,而不是偷走,这样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让失主有些安慰,让自己逃脱罪责。但这样的计谋最终证明是害人害己,是要不得的。(偷天换日瞒天过海偷梁换柱)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老师送给你们一句话,大家一起读一读: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用计谋的。有时候可以用计谋,有时候是不能用计谋的,聪明要用在正地方。你怎么理解这句话?五、拓展练****历史上还有很多关于智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