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文档名称:

唯识宗.ppt

格式:ppt   页数:3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唯识宗.ppt

上传人:精选文库 2016/2/2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唯识宗.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唯识宗?唯识宗也称法相宗、慈恩宗,形成于唐代。以万法唯识之法门为主。依唯识论,明万法唯识之理,故名“唯识宗”;因此宗乃究明万法性相之宗,故又名“法相宗”;因窥基长期居于长安大慈恩寺,被人称为“慈恩大师”,故又称慈恩宗;又因以《瑜伽师地论》为主要经典,故也称“瑜伽宗”。一、主要人物?玄奘(602-664)唯识宗理论奠基人。玄奘曾游学印度17年,回国后先后译出瑜伽学系的各论,如《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奠定了法相宗的理论基础。其弟子神昉、嘉尚、普光、窥基等对该宗典籍作注疏,在理论上各有发挥。《大唐西域记》。?窥基(632-682)唯识宗主要创宗人。窥基直绍玄奘所传,融全贯通,加以发扬,有“百部疏主”之称。窥基之后,慧沼、智周传承两代,各有阐扬。自智周弟子如理以后,即逐渐衰微。窥基主要著作有《成唯实论述记》、《唯识二十论述记》、《因明大疏》、《法华玄赞》、《异部宗轮论述记》、《大乘法苑义林章》等。窥基对唯识宗的形成和发展起了主要作用。二、主要经典?一本十支:主要奉古印度大乘佛学瑜伽一系学说,其所依经典,即以《瑜伽师地论》为本,以《百法明门论》、《五蕴论》、《显扬圣教论》、《摄大乘论》、《杂集论》、《辨中边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颂》、《大乘庄严经论》、《分别瑜伽论》等十论为支的所谓“一本十支”为主要典籍。《成唯识论》。?六经十一论三、判教?判教:根据经典义理的深浅、说时的先后等将佛经由浅入深分为几个等级,称为判教,或教判。由于诸家所见各异,遂生宗派之别,所以判教也是宗派成立的原因之一。?《解深密经》?第一时有教;第二时空教;第三时中道教。?窥基,八时教四、主要理论??法相,“先分别诸法,后说毕竟空”。?五位—有为法(色法、心法、心所有法、心不相应行法)—无为法(涅槃,真如)色法?五根(能力):眼、耳、鼻、舌、身;?五境(所游履):色、声、香、味、触;?法处所摄色(第六识)意识的对境,即未显示于外的或潜在的法。心法?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心所有法?心所有法为心王所有之法,简称心所法。?心王:1、心的主作用,叫做“心王”;心的副作用,亦即为心所有的思想现象,叫做“心所”。2、宇宙万有都是由心而生而起的,心就是万法之王,故称“心王”。?心王与心所的区别?心所:遍行、别境、善、随烦恼、不定遍行:又名遍行心所,乃周遍起行之意,心若生时,此五心即相应俱起。? 一、作意,即注意,也就是留意,它领导心识去攀缘外境;? 二、触,即接触,由于作意,使根与境相接触,因而产生了识(了别、认识);? 三、受,受者领纳,谓此心生时,能领纳顺逆等境,若领纳顺境,叫做乐受,领纳逆境,叫做苦受,领纳俱非之境,叫做不苦不乐受;? 四、想,想即想像,谓此心生时,于所缘之境,取其形象而作种种之想;? 五、思,即行动前的动念,动念之后才会去造作种种的善恶业,所以思这个心所相等于心理学上所说的意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