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国学教学反思.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国学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dsjy2351 2020/2/28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国学教学反思.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杨芙蓉本次国学研讨课活动,我选择了执教《三字经》中的《自羲农》一课。选择这一内容参加国学研讨课,主要基于以下思考:(1)作为我国古代蒙学教材中代表性内容,《三字经》已经进入小学教育内容中。源于南宋,迄今700多年历史的《三字经》相传为宋朝末年大学问家王应麟编撰,经后人不断增补,被誉为“千古一奇书”。其一奇,以三字断句,句句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合辙顺律,易读易记;其二奇,结构紧凑,衔接自然,顺理成章,概括性强;其三奇,孕千年中华文化之精髓,全书1500多字,融“历史、地理、天文、伦理道德、诗书礼乐、教育、哲学”于一体,可谓学一书而通万卷。现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2)我校一年级开始国学教学,经典诵读已经成为我校语文特色。我选择这一内容,可以进一步交流国学教学经验,探索适合本校经典诵读特色的方式方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征,我在课前设置了三个教学目标:(1)逐句学习《自羲农》,对生字进行指导。(2)多种方式练读,读熟,读出节奏感。(3)动画出示,讲解经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经文中的道理。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大禹治水》的故事导入,让孩子们产生学习的兴趣。接着利用课件中的配乐朗读,让学生边听边跟着小声读,让孩子们对经文有初步认识。接下来,让学生自己借助拼音来读,把字音读准。自由读结束后,请个别孩子来读,相机指导生字难字的发音。然后,全班齐读,检查孩子们是否能完整地读出经文。接着,我还采用男女生读,小组比赛读等方式让学生多次练读。最后,我让孩子们再听课件范读,注意电脑老师读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让孩子自由练习读出节奏感和韵律感。最后,指导孩子拍手读,让他们体会经文的节奏感。等孩子们读熟,能掌握一定的节奏感后,我用动画片的形式让孩子一边看动画一边听电脑老师讲解经文意思,让孩子们对经文有直观的认识。在课堂最后几分钟,我让孩子们各自谈谈学习经文的感受和想法,再做一个简单的课后总结。但是,在实际上课时,由于时间关系,学生谈感受想法和教师课后总结部分没有展示出来。从我这堂课教学过程和效果来看,基本和原有教学设计一致。其中也出现预设和生成之间的不同步,比如,小组比赛读之后忘了叫学生互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不够。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在按程序牵引整堂课的时候,中间过程一定需要根据孩子的“偶然”反应,做出灵活机智的调适,达到更好的效果;同时,这堂课的难点在于孩子们缺乏相关的历史知识,比如:伏羲氏、神农氏、黄帝、大禹等人很多孩子都还没听说过。此篇经文也比较长,孩子朗读和理解也相对困难些。因此,只能让学生通过动画自由想象。本节课我注重学生诵读,而诵读的时候,遍数多少合适,还需要研究。在讲解经文意思时,我借助课件出示动画来讲解,勾起了学生的兴趣。但也有点过度依赖课件了。在时间的把握上,我最后的学生谈感受和教师课后总结没有时间展示了,实是一大憾事。时间上还是得计算好啊!通过这堂课的设计与教授过程,加深了我对小学课堂中国学内容教学原则、规律、技巧等的认识。同时,孩子们的课堂反馈、同行之间交流给了我更多的思考空间和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