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通州新城建设行动计划.doc

格式:doc   大小:24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通州新城建设行动计划.doc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20/3/11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通州新城建设行动计划.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通州新城建设行动计划《加快推进通州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行动计划》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推进通州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行动计划的通知来源: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日期:2011-10-21京政发„2011?47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现将《加快推进通州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北京市人民政府二〇一一年八月二十六日加快推进通州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行动计划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疏解中心城功能和人口、聚焦通州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阶段性目标、主要任务和实施重点,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加快推进通州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特制定本行动计划。一、战略定位(一)功能定位。通州新城是北京东部发展带的重要节点和重点发展的新城,是北京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服务新城,也是北京参与区域合作发展的重要标志。适应首都推进“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战略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目标的新形势,结合区位优势,通州新城的定位是:北京发展新磁极、首都功能新载体;中心城功能疏解的重要承接地、世界城市新功能的重要承载区、宜业宜居的综合性新城市;世界一流水平的现代化国际新城。(二)功能建设。主要表现为四方面:——增强城市功能承接能力。全面承接中心城疏解的教育、医疗、文化和商务等城市功能,积极发展非基本公共服务,集聚优质服务资源,增强新城吸引力,促进首都人口、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国际服务功能。吸引国际高端企业总部、亚太地区或中国区域总部落户,建设世界华商中心和侨资企业总部集聚区。规划建设一批国际教育、医疗和文化等非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提升国际化服务能力。研究规划建设国际组织集聚区,积极承办有影响力的国际活动,提高国际化水平。——集聚高端产业业态。加快发展面向环渤海、面向全国、面向世界的高端商务服务业;突出原创艺术和艺术品展示交易,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培育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产业;大力发展医疗康体产业;加快培育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产业和新兴服务贸易产业。——服务时尚健康生活。突出运河文化和滨水特色,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汇聚国内外知名品牌和商贸企业,大力发展特色商业和精品街,扩大特色时尚消费规模,服务时尚健康生活。(三)空间布局。通州新城重点突出“一核四区”。“一核”,即:新城核心区;“四区”,即:文化旅游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国际医疗康体区、环渤海高端总部集聚区。新城核心区。位于通州新城五河交汇处,总占地面积16平方公里,是新城建设的先行启动区和窗口,是高端商务功能主要承载区和城市形态核心展示区。——文化旅游区。位于梨园地区,总占地面积12平方公里,是提升新城文化旅游品质的功能区和集聚文化功能、完善消费功能的重要空间载体。——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位于宋庄地区,总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是国际原创艺术的创作区、展示区、交易区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国际医疗康体区。位于潞城地区,总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是综合医疗、康体养生产业的重要承载区,是集医疗服务、医学研发、康体服务、职业培训为一体的现代化康体医疗服务区。——环渤海高端总部集聚区。位于台湖地区,总占地面积17平方公里,是服务京津、面向环渤海的综合创新区和环渤海区域高端企业总部集聚区。二、总体部署(一)发展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新城功能定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分阶段重点推进。集中力量建设一批体现城市形态的开发项目;引进一批壮大城市经济实力的产业项目;实施一批保障城市高效运行的基础设施项目;启动一批改善城市品质的环境景观项目;落实一批提高城市吸引力和增强城市功能的公共服务项目,打造与承载首都功能相配套、与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相匹配的现代化国际新城。(二)基本原则。一是立足功能定位,创新发展理念。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以人为本和低碳、绿色、和谐理念,避免出现人口过度集聚、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城市管理问题。以先进的基础设施和优质的公共服务设施支撑城市功能,标志性城市建筑与滨水特色相辉映,现代文化与运河文化相融合,使通州新城成为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展示窗口。积极引进高品质产业项目,促进就地就业,实现“有城有业、以业带城”。二是立足高起点高标准,创新规划建设模式。以城市区域空间为单元,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建筑群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和建设。注重规划设计人性化,建筑风格特色化,实现城市形态、建筑风貌和文化内涵的统一。注重建筑形态与环境要素的融合、公共设施与开发项目的结合、土地开发和产业发展的契合,统筹近期建设目标和中长期发展,把握开发建设节奏和规模,确保各项工程绿色、安全、有序、高效推进。三是立足政府主导与市场跟进,创新机制体制。注重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主体、两种机制的作用,以区政府为主体,提高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