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9
文档名称:

【课外读物类】中国文学大师与中国文学名著(4).pdf

格式:pdf   页数:8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课外读物类】中国文学大师与中国文学名著(4).pdf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2011/7/2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课外读物类】中国文学大师与中国文学名著(4).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出版说明
《中国文学大师与中国文学名著》——不可抗拒的诱惑!
在浩浩荡荡的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中国的灿烂文化造就了一大批中国
的文学大师。这些文学大师在诗、词、小说、戏曲的刨作中,为祖国的文学
宝藏增添了许多咏吟千古的绝唱——名著、名篇。许多作品被广泛介绍到世
界,奠定了中国文化的世界地位,也使得世界人民得以一窥东方文学瑰宝的
真面目,享受东方文明的沐浴。
为配合《世界文学大师与世界文学名著》的出版发行,应广大读者的强
烈要求,我们组织了国内目前有影响的一批中青年作家、评论家、研究员编
写了这套《中国文学大师与中国文学名著》,精选了中国文学名著中的
本精华,然后进行白话改写和缩写,并详介作者生卒年月和生平,文学名著
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在文墨学林中的地位,一举三得,三位一体,使人
们在了解了大师之后,欣赏到大师的名著,并能在赏析部分中系统地把握名
著的精髓,增加阅读的情趣。
由于中国的文学大师们多生活在封建社会,且长期以来倍受中国传统文
化的影响,加之历史的、环境的局限,使得大师们的名著有较大差异,思想
性、艺术性不强的作品充斥在文学名著中,给我们甄选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
经编委们再三审定,才选中了这本名著。即使是这样慎选的名著,我们充
分考虑读者对象后,在缩写过程中还是删掉了个别不妥之处,如笑笑生的《金
瓶梅》,褚人获的《隋唐演义》等,把一些损害作品思想性、艺术性的某些
章节剔除,但仍保持了原著的风貌,使广大读者开卷有益而绝无受害嫌疑。
我们的宗旨只有一条:忠于艺术,忠于历史,实事求是,尽量完美。我们的
原则也只有一条:不以编者好恶选择大师及大师的名著。
赏析方面的著述,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偏颇和缺点在所难免。加
之今日之学者,大多采用当今文学评论界最新观点和方法,争议和不成熟也
是存在的,望读者匡正、赐教。
在编写此书过程中,得到了国内文学艺术界、文学评论界、出版界、在
京各大院校师长们的指导,并参照了一些师长们的著述和观点,在此深表敬
意和谢忱。
编者
于北京
大师与名著
· 施耐庵及其他
施耐庵(—约),名子安,兴化(今属江苏)人。元末明初小
说家,古典名著《水浒传》的作者。相传在元朝至顺年间考中进士,到钱塘
做过两年官。因为在***内不顺心,弃官而去,迁居到兴化白驹镇(一说退
居苏州),闭门著书。传说施耐庵曾参加过元朝末年张士诚的起义。张士诚
被朱元璋击败后,他就回到乡里从事著作。明初皇帝召他进京做官,他坚决
不去。施耐庵所著的《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描写的是人民起义
战争。历史上的宋江起义发生在北宋宣和(公元—年)年间。到南
宋时,宋江的故事已经成为艺人们讲述演唱的重要内容。经过二百多年的流
传,作者在《宣和遗事》和话本、故事的基础上加工创作了《水浒传》一书。
《水浒传》反映了一次人民起义的全过程,通过对“官逼民反”过程的描写,
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与残暴,歌颂了反抗封建压迫的英雄人物。书中
刻划了一批贪官、恶霸、土豪、泼皮等丑恶形象,如高太尉、祝朝奉、镇关
西、牛二等。作者描写起义军消灭土豪武装的战斗有不少生动之笔,其中以
三打祝家庄最为精采。毛泽东主席对此曾有过很高的评价,他说:“《水浒
传》上有很多唯物辩证法的事例,这个三打祝家庄算是最好的一个。”《水
浒传》中人物的性格总是通过一系列故事情节表现出来,又运用夸张、渲染、
对比等手法突出英雄人物的个性。例如对武松打虎、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等的
描写。对李逵、解珍、解宝、阮氏三雄等人物的描写也很生动传神。《水浒
传》继承了话本的传统,它的语言以北方群众口语为基础,采用白话叙述。
语言生动、明快,富有表现力。《水浒传》以众多英雄人物被逼上梁山为主
线,叙述了人民起义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但它的结局是接受招安,是悲剧
性的,这充分反映了作者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思想局限性。《水浒传》在
流传过程中出现了多种本子,新中国建立后,先后出版了一百回本,一百二
十回本和七十回本。
对于这样一部被誉为能与《史记》媲美的“第五才子书”——《水浒传》
的作者施耐庵,人们是敬佩、热爱、想见其为人的。他那谜一样的身世拨动
着无数文人学者的心弦。于是,从本世纪初以来,学界对于施耐庵其人的探
考,也就一直不绝如缕,到了年代,学术研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最佳环境
气氛,无论是文物史料的搜集考定、信息资料的交流汇集、创新思想的开拓
争鸣,都处在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之中。这样,一个探索施耐庵身世之谜的热
潮,也就顺天应人地在全国范围内兴了起来,出现了诸说蜂起、纷纭争辩的
空前盛况。概括起来,当前主要的分歧说法约有三种:
托名说。这是年代初胡适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