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0
文档名称:

【课外读物类】中国文学大师与中国文学名著(7).pdf

格式:pdf   页数:9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课外读物类】中国文学大师与中国文学名著(7).pdf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2011/7/2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课外读物类】中国文学大师与中国文学名著(7).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出版说明
《中国文学大师与中国文学名著》——不可抗拒的诱惑!
在浩浩荡荡的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中国的灿烂文化造就了一大批中国
的文学大师。这些文学大师在诗、词、小说、戏曲的创作中,为祖国的文学
宝藏增添了许多咏吟千古的绝唱——名著、名篇。许多作品被广泛介绍到世
界,奠定了中国文化的世界地位,也使得世界人民得以一窥东方文学瑰宝的
真面目,享受东方文明的沐浴。
为配合《世界文学大师与世界文学名著》的出版发行,应广大读者的强
烈要求,我们组织了国内目前有影响的一批中青年作家、评论家、研究员编
写了这套《中国文学大师与中国文学名著》,精选了中国文学名著中的
本精华,然后进行白话改写和缩写,并详介作者生卒年月和生平,文学名著
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在文墨学林中的地位,一举三得,三位一体,使人
们在了解了大师之后,欣赏到大师的名著,并能在赏析部分中系统地把握名
著的精髓,增加阅读的情趣。
由于中国的文学大师们多生活在封建社会,且长期以来倍受中国传统文
化的影响,加之历史的、环境的局限,使得大师们的名著有较大差异,思想
性、艺术性不强的作品充斥在文学名著中,给我们甄选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
经编委们再三审定,才选中了这本名著。即使是这样慎选的名著,我们充
分考虑读者对象后,在缩写过程中还是删掉了个别不妥之处,如笑笑生的《金
瓶梅》,褚人获的《隋唐演义》等,把一些损害作品思想性、艺术性的某些
章节剔除,但仍保持了原著的风貌,使广大读者开卷有益而绝无受害嫌疑。
我们的宗旨只有一条:忠于艺术,忠于历史,实事求是,尽量完美。我们的
原则也只有一条:不以编者好恶选择大师及大师的名著。
赏析方面的著述,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偏颇和缺点在所难免。加
之今日之学者,大多采用当今文学评论界最新观点和方法,争议和不成熟也
是存在的,望读者匡正、赐教。
在编写此书过程中,得到了国内文学艺术界、文学评论界、出版界、在
京各大院校师长们的指导,并参照了一些师长们的著述和观点,在此深表敬
意和谢忱。
编者于北京
中国文学大师与中国文学名著
鲁越文庆主编
责任编辑:孙凤文
封面设计:黄华斌
济南出版社出版发行
湖南广播电视报印刷厂印刷(济南市经七路号)
开本: × 毫米
年月第版
印张:
年月第次印刷
字数: 千字
印数: —
·
定价(共册): 元
(如有倒页、缺页、白页直接与印刷厂调换)
大师与名著
笑笔生
笑笑生及其他
《金瓶梅》的作者为“兰陵笑笑生”,因为明代万历年间刊行的《金瓶
梅词话》上有一篇署名为“欣欣子”的序,序文中说:“窃谓兰陵笑笑生作
《金瓶梅传》,寄意于时俗,盖有谓也。”“吾友笑笑生为此,爱罄平日所
蕴者著斯传,凡一百回。”但“兰陵笑笑生”是谁?这却有各种不同的说法。
首先是“兰陵”的问题。不少研究者认为兰陵是作者的籍贯,而署作者
籍贯一般应是县以上行政单位,但明代的县以上行政单位没有叫兰陵的,所
以这里用的是古地名。兰陵的这一古地名在中国历史上南北均有,北方的是
战国楚所置兰陵县,治所在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西晋元康元年又置兰陵郡,
治所在今山东枣庄市峄城区。南方的是东晋初侨置的兰陵县,治所在今江苏
省常州市西北,东晋时又侨置兰陵郡,治所即在侨置的兰陵县。既然用的是
古地名,那么,这里的兰陵既可能指北方,也可能指南方,“兰陵笑笑生”
可能是今山东枣庄市或苍山县人,也可能是江苏常州市人。而且,还应考虑
到一点:古人自署籍贯,有时是用祖籍。例如,他在当时其实是苏州人,但
因祖籍是常州,他就自署常州。所以,这位兰陵笑笑生有可能既不是山东枣
庄、苍山一带的人,也不是江苏常州人,不过他的祖上在那里住过罢了。还
有一些研究者以为作者虽自署“兰陵笑笑生”,但兰陵未必是他的籍贯,因
为他用的既不是真名,又何必用他自己的籍贯呢?
因为对“兰陵笑笑生”这一署名中的“兰陵”存在着上述种种理解,研
究者对《金瓶梅》作者是谁的问题也就有不同的说法。有的从山东、常州人
中去找,有的则撇开这种地域的限制,从可能写作《金瓶梅》的广泛人群中
去寻找。被不同的研究者认为是《金瓶梅》作者的,有这样一些人:王世贞、
王世贞门人、李渔、卢楠、薛应旗、赵南星、李贽、徐渭、冯惟敏、沈德符
父子、汤显祖、冯梦龙以及贾三近、屠隆、王稚登等。
以上的说法,都是将《金瓶梅》看作个人的创作的。但如上所述,有的
研究者以为《金瓶梅》不是个人创作,而是长期在民间流传、经过许多人的
不断丰富、最后才经人写定的作品。从这一意见出发,《金瓶梅》的作者又
被分别认为文人集体、艺人集体、书会才人一类的下层文人等等。其写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