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印心语录(王骧陆居士).doc

格式:doc   大小:32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印心语录(王骧陆居士).doc

上传人:iris028 2020/3/22 文件大小: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印心语录(王骧陆居士).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印心语录王骧陆居士    禅宗最忌似是而非,然却是必经的过程。一为文人禅:偏于文字般若,喜打机锋,或托诸诗歌,或偏于空寂,或故示奇特,自以为高,此以见闻觉知测佛,非禅也。二为枯寂禅:死守空定,自以为究竟,即智隍一流,贪著寂静,厌恶尘劳,此以法见自缚,非禅也。三为香堂禅:守定死法,坐于香堂上,执定一句话头,不得活用,十年廿年,了无消息,或懊丧退转,入于昏沉,或枯干乏味,落于断灭,乃至偏执成颠,非禅也。四为狂放禅:求自在不可得,误解一切无碍义,故示放纵,以为解脱,于本来面目,全未证到,非禅也。须知此等人于禅宗虽属外道,亦自有其意境在,较诸惘然者略胜一筹,但总是夙世习气,以外入故,名为禅客,住在客位,未见主人也。宗下工夫,知见正为第一义。是在师之引导,先使参今日大事,究为何事。名相之学,不可不略知,而不宜深入。下手因地宜正,绵绵密密,如归家觅路相似,只是向前走,不到家不止,不计路程,自然段段有个光景。但须知尚未到家,莫中途快活。虽然,家在何处,觅路便又不见。禅是心行的事业,不是口讲的虚文,莫执取公案语录,妄参我见。只万缘放下,于一念未起前,看是什么,究竟本来面目是怎样的,先把一切念打杀打净,纤尘不立,自然得个消息去。此事要有天马行空的魄力,绝顶聪明的天资,深入险地的机警,细心检讨的毅力,如亲丧而无法安殓的迫切。又得一气呵成,如饭之一锅煮熟,更遇明师,随时督饬,方有成就。否则半熟夹生,势必非驴非马,此因缘之难也。功夫不得不做,但切忌用呆功夫,未见性人,口口说空,正是处处著有。真空不是口说,要实地证到,一落言诠,即又不是。古人无功之用,正是用这个无功之功,无用之用,只著不得半点,此意非外人所知。凡思有所表弘者,与世俗好出风头何异,皆心未死透者也。生死心切者,求了生死之心切也。生死果何物乎?乃念念贪著之果位也。是以要常常凛觉督察,平日要证验,当考问自己,是否还有名心利心法心的贪恋存在。如果还怕骂(即是喜恭维),怕失面子(即是贪虚荣),怕生活艰苦(即是求利心未死),怕不成佛(即是不明空),怕落空(正是落有),怕种种碍(即是未达无碍慧),此都是根本未明者也。此一怕字,即明立我执。越是贫困的人,利心越难淡,越是地位高的人,名心越难破,越是功夫深的人,法心越难除。此生死心之转辗缘助,由习而成为气,不先拔根,终是大难,正如十担麻油树上摊,直无从下手处也。禅宗功夫,难在不可取,又不可舍。本在眼前,无从下手,是不可取。若说即此就是,便是颟顸,所以又不可舍。古人云:如一人与万人敌,觌面即不放松,但此又莫落了对待去。此不是对待的事,须反照即得。宗下功夫,全是自己的事。说不出,又如何教得来,画不出,又如何表得来,原不是一世的事业。但一说此话,人却畏难退缩,又自贱了也。且问自己对于此道,意境是近不近?便不是一佛二佛所种的善根。肯上路者,决无不到家之日。不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何得有此认识,既认识已,不经千万亿次之打扫,一世再世,又如何而能圆满,又岂可以中途自满。悟证有彻时,力量无止境,对人宜虚心,律己莫因循。一曝十寒,终无有益。越是不肯走冤枉路吃苦用功的人,功夫越做不上。以做不上,越想得便宜,越想外求有所得,以求无所得,乃以耳为目。自既惘然,又不得不择师,试问又如何择法?于是无法不求,无师不拜,忙了半世,反把自己脚根下事耽误了。及至老了,气力不充,再无勇气,又一世矣! 此事本要打净了意识,才有少分相应,你却反去意识上会,岂非更远!你听说有个本来面目,于是竭力去求个面目,不知是没面目的面目,你又如何能眼见得。须知这个本来的就是面目,既是本来的,却又去求他作甚。但不经一番苦闷的参究,走过许多冤枉路,却又见不到这本来的。心目中先把禅宗当作一件奇特事,根本即已大错,断无成就之日,纵使证到了家,亦是极寻常的事。但众生习性,由来已久,名心未死,好高骛远之劣见,一时难除,就不肯承当这寻常的。平时既轻慢这寻常的,自然要忽略过去,当面错过若干次,不能一把擒住,看是什么,总是不痛切生死之故。宗门下手功夫,只要先识知自心。做到如实知自心,是专一门的向上事业,实是至痛至切的功夫。如是渐入无功用地的功用,行者应将功夫活做才得。轻慢了佛法,是狂妄汉;不靠佛法,欲求修证,是自大汉;依赖了佛法,求有所得,又是个永无出息的不了汉,这三种人,都不能成就。惟有过量大人,得超然之境,不同凡见者,左右不被法缚,得法益而无法害,是真佛子。你只看自奉过厚的人或自甘偏苦的人,都不是真上路的,一个是被身缚,一个是被见缚,都是自性烦恼,更何暇向最上门转去。宗门功夫,用了还要放得,所难者,几时是应放手时。以功夫不用则不实,不放则不活,不实则见不切,不活则力不圆。放早了就滑了去,一搁就可十年。世人本有贪懒习性,一知半解,自谓已是。此病最毒,古人不肯轻许要伊自肯者,即防此病也。禅宗功夫往往容易谈得,难于见到,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