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议家庭环境对学困生的影响安乐河镇中心小学张佐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许多学困生是在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下产生的。         “学困生”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学习有困难,跟不上教学节奏,导致学习成绩差或思想品德欠好,经常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学困生”在每位教师的教育生涯中都会碰到。造成他们“学困”的原因主要是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信心、自控能力等非智力因素,“学困生”不是天生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困生”家庭环境方面进行的调查和研究,发现“学困生”在家庭环境方面受到以下两个方面的影响:       一﹑家庭教育的影响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农村家庭。绝大部分家长文化程度较低,他们对孩子的学习态度不明确,对子女的学习漠不关心,只顾忙农活,甚至有时还要占用孩子的学习时间,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把孩子的教育问题不负责任地交给学校。        。学困生中有一部分家庭残缺不全,父母或离婚,或正在闹离婚。他们因为种种原因经常在子女面前吵架,不懂得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使子女的学习得不到安宁。有些家长精神上有极大的失落感,无心管教子女,因而对孩子放任,极少顾及孩子的学习。家长的烦躁情绪也影响到孩子,孩子易出现孤僻、冷漠的心理,对学习也失去兴趣。时间一长,孩子也无法集中心思学习,成了学困生。       。农村家长普遍受教育的程度不高,有相当多的家长在从事繁重辛苦但收入相对低下的体力劳动时,深切感受到学好文化的重要。他们在教育子女要好好读书时最常说的话是:“认真点,将来考个好一点的大学,才能找个好工作,不然,就只能像我一样辛苦一辈子。考上了,我砸锅卖铁也供你。”平时苦于无法给孩子以学业辅导,只能一遍遍重复这样的话,令孩子产生厌烦情绪。他们喜欢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较分数,自觉或不自觉地给孩子施加压力,有时是明确的告知,有时是委婉的暗示,对孩子不是班级最好而感到惋惜;当看到学业不理想时,多是觉得自己的心血白费了,失望的同时,对孩子生出一股怒意,动辄埋怨、责骂甚至殴打,而不是思考孩子有什么学习困难,心理感受如何,更想不到如何帮助孩子寻找合适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殊不知,父母的过高期望常带给孩子害怕失败的心理,抑制了积极的动力。      在高压情况下,特别是父母运用严厉、武断和过分控制的办法时,孩子很可能形成被动的、缺少动力的学习状态,事与愿违,孩子甚至以报复和对抗的形式找平衡,对父母的高标准要求干脆放弃。由于他们不能始终如一地保持较好的状态,使追求完美的父母满意,于是就不去努力或作较小的努力。久而久之,学生厌学情绪严重,成绩一再下降。       。学困生中很多人都抱有“读书无用”的思想,这种想法有社会不良思潮的侵袭,但更多是家长自身的言行潜移默化的结果。不爱学习的学困生家庭里,不少家长本身也是不学无术的。古语说得好,“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缺乏家庭的学习氛围,要指望孩子的变异是不现实的。当为人父母者流连于牌桌前时,子女处于无人监管的情形下,就不太可能自觉的学习,久而久之,就跟不上。更有甚者,不负责任地对子女说上不上学无所谓,学得好不好更不要紧,将来只要会赚钱就行,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