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审计依据、审计证据与工作底稿
参考:
《审计准则1131号——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准则1301号——审计证据》
审计依据
是审计人员用来衡量被审计事项是非优劣的准绳;是提出审计意见,作出审计决定的依据。
审计依据与审计证据、审计准则是不同的。
概念辨析
:
(1)审计证据——说明事物是一种什么样状况。
(2)审计依据——说明事物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状况。
(3)两者对照——得出是非优劣的结论,表示审计意见和做出审计决定。
:
(1)审计依据——是衡量审计客体的尺度,它所回答的问题是根据什么、有什么理由做出这样的判断和决定。
(2)审计准则——是审计工作本身的规范、是审计人员的行为指南,它所回答的问题是如何进行审计,用以衡量审计主体工作优劣和工作质量问题。
审计依据、审计证据、审计准则
:
(1)怎样进行审计,要按审计准则规定办;
(2)审计中确定了什么样的事实,要有审计证据证实;
(3)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意见和作出这样的决定,要有审计依据衡量。
审计依据的分类
(一)按来源分:
外部依据——国家法规、制度;主管部门规章;国际惯例条约等
内部依据——方针、政策、计划、预算、定额、指标、合同、规章等
(二)按性质分:
法律、法规
规章制度
预算、计划、合同
业务规范、技术经济标准
(三)按衡量对象分
一、财务审计依据
二、经济效益审计依据(绩效审计依据)
审计依据的特征P168
权威性——或公认性,层次越高,权威性越大;
层次性——层次越高,管辖的幅度越宽;
地域性——地区差,行业差及单位差引起的;
时效性——标准一部分属上层建筑会随经济基础变化而变化,同时经营环境和经营状况也在不断变化;
相关性——与被审项目和应证事项相关;
绩效审计依据还具有相对性、先进性、动态性、可控性、计量性等特征。